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机制探索--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来源 :2017宁波高等教育研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产品设计专业梯度式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搭建和团队建设,以及梯度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和梯队式人才输送的角度,探讨该机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本文在整理《伦敦与巴黎日记》《随使英俄记》《英轺私记》相关日记记述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出使英国的郭嵩焘等人对英国书业包括书业展览、图书出版、书店购书、书籍缴送与内容审查等方面的考察结果.
本文在人工智能语境下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文化传播学研究新时代的意义,认为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为文化传播学研究带来了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转变,但同时人文社会研究也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保持清醒的认识.
《外国语言与文化》中英文版的创刊,将为主办单位外国语言与文化学科的发展提供成果发布、新兴学科培育和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帮助.但刊物能否起到促进学科建设的重大作用,最终将取决于刊物本身的质量和影响.对于两份新创办的高校学术期刊而言,要想快速成长为大刊名刊,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要有服务学科发展的办刊理念,服务学科,依靠学科;其次,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出版资源,走国际化办刊之路;其三,要密切
本文通过对文化传播学相关的现有文献的分析,提出当前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两个主导路径及其缺陷,简要分析了文化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对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
文化传播学是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文化传播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国家“双一流”建设给文化传播学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一流学科与文化传播学学科内涵入手,结合学科发展的实际,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创新等方面探究学科建设.
文化传播学科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在逐渐壮大成长的同时,仍在资源获取、研究平台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本文为文化传播学科的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认为学术交流常规化、学科影响扩大化、课程设置多元化、评价体系规范化和组织建设系统化是文化传播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
文化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文化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文化”自身定义的广泛性和传播学传播客体的多样性,使得文化传播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无限的延展性.然而,“言大而理不精者,其学虚也”.为避免文化传播学陷入泛泛而谈、“大而无当”的泥潭,本文认为,中国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应当坚守传播对象的本土化,从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高度重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学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审视,是应对文化失衡、提升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理距离对知识流动的限制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产学协同创新仍存在诸多"孤岛现象",从区域层面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产学协同创新成效已成为可能与必需.为此,首先对三十多年来中国科技政策与产学协同创新演化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借鉴区域创新系统和新制度理论的分析框架,剖析区域制度环境促进产学协同创新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创新人才作为青年人才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而其能为谁所用、能发挥多大作用受其价值观左右,因此高校创新人才价值观培育是青年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内涵及特质研究,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对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
理念、利益、资源、制度共同构成了影响高校产科教融合动力的分析框架,理念的困惑、利益的冲突、资源的匮乏和制度的不完善,共同造成了高校产科教融合动力不足的结果.要增强高校产科教融合动力,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必须厘清教育理念,依靠外在的制度变革调整利益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凭借内在的精神境界提升化解利益冲突、弥补制度供给不足,让应用型高校产科教融合的主体在平衡的权力与责任的约束下,自主自由地深化产科教融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