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多种不同塔型下运行的模拟塔进行热力计算,协调试验塔主体的基本尺寸,提出了一种可在同一试验塔主体框架内分别进行开式逆流圆塔型、开式逆流方塔型、开式横流塔型、闭式逆流方塔型、闭式横流塔型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对开发新的塔型、新的换热模块、增强不同塔型冷却塔结构件间的通用性以及对同一塔型下形成系列产品具有相当实际的应用价值,并以横流塔型为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系列产品相关式.
【机 构】
:
上海理工大学热工程研究所,200093 上海廷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201605
【出 处】
: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多种不同塔型下运行的模拟塔进行热力计算,协调试验塔主体的基本尺寸,提出了一种可在同一试验塔主体框架内分别进行开式逆流圆塔型、开式逆流方塔型、开式横流塔型、闭式逆流方塔型、闭式横流塔型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对开发新的塔型、新的换热模块、增强不同塔型冷却塔结构件间的通用性以及对同一塔型下形成系列产品具有相当实际的应用价值,并以横流塔型为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系列产品相关式.
其他文献
本文以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对聚酰胺进行了增韧改性,比较了动态硫化与非动态硫化工艺对PA/MAH-G-POE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对动态硫化及非动态硫化POE-g-MAH/PA6 共混物的分散相颗粒尺寸的统计分析及基体层厚度的计算说明了动态硫化POE-g-MAH/PA6共混物力学性能优于非动态硫化POE-g-MAH/PA6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根本原因。
本文对PVA和Cd的配位稳定常数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文章针对Cd -PVA配合物,测定了其表观配位数和表观配位稳定常数。
本文试验研究了冷却水中添加氧化铁(Fe3O4/Fe2O3)颗粒在高温钢坯冷却过程中影响沸腾传热的性质.系统分析冷却水(悬浮液)喷淋初速度、加入重颗粒的粒径、浓度等因素对热坯温度下降速率、传热热流密度、沸腾传热系数、过冷沸腾长度等参数的影响,总结冷却水中添加悬浮颗粒用以强化沸腾传热的优化方案。
本文以微CT扫描仪为实验仪器,通过对得到的扫描图像进行二维重构,用软件计算得到不同时刻不同厚度的孔隙率,同时测定了不同时刻的剩余水分含量,得到升华干燥时间,并与建立的理论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CT观测的尺度下,随着升华过程的进行,孔隙率逐渐增大,厚物料的孔隙率比薄物料上升的快,最终厚物料的孔隙率比薄物料的大.一维传热模型计算得到的干燥时间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差别.
对水平圆柱热源依靠其自身重量在相变材料中接触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热源保持恒定热流密度的接触熔化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接触熔化区的液体传热与运动,求得边界层厚度和压力分布及稳定熔化速度,分析了熔化规律,并与温差驱动的围绕圆柱热源的接触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
本文对水平布置的不锈钢微管内去离子水饱和流动沸腾进行了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段是水力直径为0.4mm的不锈钢微管,实验中流量范围为132.7~265.4kg/(m2·s),进口温度分别为30、45、60℃,热流密度为10~25W/cm2.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换热系数受到质量流速的影响,而不随进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结果及与各换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预测式。
泛用于电子组件移热工作之热管,其性能是备受注目的.判断热管性能之优劣,大多指向其热管之最大热传能力,也就是热管在蒸干前,所能够从热源区传出之最大功率量.根据热流理论,提供热管持续性移热能力,是热管内的冷凝工作流体回流至蒸发段的有效性.为了确保回流的有效性,热管内之毛细压差必须足够克服来至蒸汽、重力与液体所产生之压差.藉由理论推导发现,影响热管最大热传量的参数跟热管内毛细结构与工作流体的优劣有关.更
本文基于双分布格子-Boltzmann模型,对平行平板间振荡流共轭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共轭界面上的温度连续和热流连续条件,本文在平衡态无滑移修正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处理共轭界面温度边界的新方法,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流/固导热系数比情况下振荡流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热流的分布.
用非稳态层流模型对周期性锯齿形通道内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在Re=5500~700范围内时,入口段后的流动和换热已发生明显振荡,但其流场、无因次温度场仍具有周期性充分发展的一些特性;从入口段算起的第9、10个几何周期的平均Nu数与用周期性充分发展条件计算得到的平均Nu数吻合良好。
在材料的相变结晶过程中,温度、速度分布对材料的生成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温度场和速度场是固液相变、对流换热等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由于微重力扰动会引起自然对流,从而导致溶质分布不均匀,破坏晶体的均匀性并造成缺陷.本文在无磁控条件下,引入流函数,采用解析方法求解了微重力扰动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