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BVTD反演方法探询超强台风“桑美”的中尺度环流特征

来源 :200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风登陆时,台风的中尺度结构变化对其强度变化有着直接影响。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GBVTD(Ground-base Velocity Track Displaymethod,下同)方法对台风中尺度结构进行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GBVTD方法是利用台风风场近似轴对称的结构特性,视其风场是由旋转环流的切向风(气旋式)、径向风和环境平均气流组合而成。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结合台风实时动态降水强度估测等其他分析手段的综合分析,在实际的业务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当台风靠近近海时通过对台风的连续定位、位置移动、结构演变、暴雨落区、流场变化等特征的分析,可以对台风的临近预报和相关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指导依据。
其他文献
夏季是甘肃省沙尘暴的次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民勤、鼎新、金塔。通过对一次罕见的甘肃省夏季强沙尘暴天气分析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而春季沙尘暴一般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夏季沙尘暴发生前期高空急流反映并不明显,急流风速的突然加大和沙尘暴几乎同时发生,这是夏季沙尘暴预报的难点之一;沙尘暴发生前8~12 h的螺旋度场对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FY-2C卫星云图资料,通过计算各种物理量,分析导致超强台风“西马仑”三个阶段路径和强度突变的原因,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调整(副高、西风槽)是导致“西马仑”路径突变的主要原因;弱冷空气对“西马仑”强度变化的影响起着双重作用,前期促使台风加强,后期导致台风迅速减弱;“西马仑”基本上沿着风速垂直切变小值区的轴线移动,其强度的变化与垂直切变的梯度也有一定关
利用中尺度ARPS模式及其资料分析和同化系统ADAS,将济南齐河多普勒雷达基数据资料同化进ARPS模式中,对山东“4·28”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雷达资料同化对飑线的模拟有明显的改进作用,尤其是在前2~3 h改进效果非常明显,使模拟的地面雷暴高压和风场更接近实况。1 h间隔的雷达间歇同化循环对飑线的模拟效果更好,表明使用雷达资料进行快速分析和同化来做强对流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分析了2006年6月24日北京地区的一次近十几年来少见的范围大、强度强的雷暴大风个例。此次雷暴大风之所以范围大、强度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对流层中层冷空气侵入,不仅使雷暴云再次发展,也加强了云中下曳气流;(2)飑线和地形切变线同时存在对雷暴大风影响范围较大起了关键的作用;(3)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所表现出来的瞬时风速就较大。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大风天气是由飑线
利用卫星云图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日黄河中游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黄河中游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从地面到500 hPa深厚辐合的形成,850 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华北冷空气的南下倒灌锋生,配合对流层低层来自副热带高压西侧西南暖湿平流和500 hPa来自西风带弱冷平流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利于MCC生成发展
利用T213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等资料,用VisualBasic6.0、Fortran等语言编程建立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汛期大到暴雨落区及落点预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历史资料查询功能,可查阅1995-1997年本省东部农业区汛期15个站点出现≥25 mm降水过程的500 hPa 08时高空环流形势图以及1968-1997年15个站点出现≥25mm降水的实况降水资料,还可
对2006年2月13-14日延吉市CO中毒事件的成因及气象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弱风和大幅度升温是主要的气象影响因素,同时,逆温、弱气压场、云量多等气象条件对低空风速和湍流的持续抑制作用,对中毒事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延吉市CO中毒事件绝大多数死亡者和患者都住自建出租房,这种房屋空间狭小、保温和通风性能差,尤其是弱风条件下大幅度升温对其室内通风和供氧条件的不利影响,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2.1系统对发生在2006年1月14日的北京地区平流雾进行数值研究,分析平流雾发生、发展和消散机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偏东南风将东、东南、南部的暖湿空气向西北推进,遇到较冷的下垫面冷却饱和凝结形成了此次平流雾。持续且不强的偏南风是雾维持的原因之一。由于地面升温,逆温层从地面抬升至低空并稳定维持,是平流雾形成后能维持较久的又一重要原因。冷空气的
雷达回波能有效地反映雷暴云内水粒子的数量、相态、运动状态。这决定了雷达产品与雷暴云内闪电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探寻闪电活动特征量与雷达产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利用多普勒雷达进行雷电甚短期临近预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受探测手段和探测精度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对雷暴云的闪电活动特征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对闪电特征量与雷达产品的关系上的研究多是通过两种资料的位置做叠加而定性地粗略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
利用天津塘沽的CINRAD-SA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体扫描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Integrated Liquid Water,简称VIL)产品资料,结合地面大风灾情报告和实况资料,对地面灾害性大风出现前VIL值的演变、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VIL值达到30 kg/m2是地面灾害大风出现的阈值,而VIL值达到或超过40 kg/m2可以作为地面灾害大风的一个预报指标。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