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类学视野下城市民居保护与活化策略

来源 :2015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活化过程中,对旅游业的不同程度引入,使得城市传统民居的原初性、传统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受到极大冲击.本文以建筑人类学为视角,以济南芙蓉街、曲水亭街历史风貌区为例,结合国外优秀保护案例,总结城市传统民居在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中的现状利弊,分析行为人与建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求城市中传统民居活化过程中商业化进程的平衡点,力图提出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及活化的可行性策略.
其他文献
杨泗是最初源于湖南的民间道教水神.古时水路是十分重要的交通通道,水运则是大宗运输最为常用的运输方式.为了祈求江河行船的平安,人们多在河道边适当位置建造杨泗庙,供奉杨泗将军,这种习俗在汉江沿线十分普遍.本文选取汉江中上游的郧县一处汉江边的小山村口所建的杨泗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选址、建造、作用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这里在明清时期曾经是一个家族选定的聚居聚落,至今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聚落形态,从杨
鄂西北郧县的冻青沟村是汉江边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血缘型小山村.娘娘庙是村口附近官道上的一座小型公共建筑,位置独特、醒目,造型别致、优美.借助2014年的测绘,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是从测绘入手,在全面细致地掌握该建筑建造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空间、功能、形态、装饰等方面做了较为专业的探索,从中发现了在鄂西北传统聚落中,这类具有门户、休憩、祭拜等功能的小型公建的建造特征和规律,为鄂西北传
湖北省郧县冻青沟村是一个汉江航道边的山地小村,具有血缘型聚落的特征.该村较好地保存了整个聚落的格局,其家族自清中期定居以来的变迁轨迹也较为清晰地遗存下来,为对其进行有关血缘型传统聚落的各项研究提供了实物案例.该村十多处建筑遗存中有四处属于公共建筑,即杨泗庙、娘娘庙、何氏祠堂和何家山寨.本文针对这四处建筑遗存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选址、功能布局、空间形态等方面做了专项研究.
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迅速改变着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和社会文化基础;同时在旅游业的冲击下,传统民居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矛盾.本文通过对比元阳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和普高老寨两个传统村落,对不同保护背景、活化开发方式和民居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总结出两者传统民居活化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活化保护的政策措施.尝试为元阳遗产区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寻找适宜的活化发展模式.
在鄂西北的广大地区,自古就有聚族而居、每族必兴建家族祠堂的传统民俗.其大山深处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传统的血缘型聚落,郧县冻青沟村、房县彭家村及竹溪县敖家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村落中均有家族祠堂遗存.本文以鄂西北地区家族祠堂为研究对象,从鄂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血缘聚落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调查、测绘、族谱和史志分析,在国内其他地区祠堂形制和有关祠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鄂西北家族祠堂的空间形态
随着我国近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传统村镇及民居也在受着强烈的冲击.本文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活化传统民居,对原有建筑过度统一公式化的改造提出质疑.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几个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传统民居的改造活化应结合其自身特征,尊重不同时期产生的民居,还原其"乡土"本性,应是可持续性的改造方式.并以湖北省恩施龙马镇的传统民居改造为例,提出笔者的初步改造对策.
量大面广的乡村民房之现代利用是传统民居活化更新的重要内容.本文归纳分析了传统民居活化更新的几种方式,着重从传统民居的本原出发,提出民居的居住功能是其最本质和最具活力的属性.民居居住功能的保留,以及营造智能的延续与发展,是传统民居活化更新的重要方向.以云南彝良县柳溪乡上寨村的村寨规划与民居更新设计为例,具体提出乡村民居更新活化的方法和思路.
传统民居与旅游发展相互融合是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民居的保护并不是抵触旅游业发展,尽管旅游业会给传统民居建筑和环境带来一些影响,但是这些新的文化和思想也可以被人们的传统文化所吸纳、交融.本文对大理喜洲的传统民居进行调研,分析其在旅游开发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其村落形态、街道布局、建筑形式受到的影响以及变化.
元阳梯田遗产区内大量传统民居急需保护,保护过程中却出现各种异化现象,针对元阳民居保护的现实问题,从政府、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利益出发分析矛盾的关键,传统民居活态保护的关键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并根据调研情况分析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的原因,引入和探讨传统民居的活态保护途径,并提出保护方式应以居民利益为主.
鲁中山区保存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文章以淄川峨庄乡纱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对村落传统建筑实地调研和测绘的基础上,探寻出村落建筑特色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并对该村落的分布格局、建筑形态、营建方式等进行田野调研,归纳出传统村落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分析村落的生态保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该片区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对策,思考如何延续村落历史文脉,抢救即将消失的传统村落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