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年产量超过8亿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目前中国秸秆还田率普遍较低,尤其在东北地区,冬季低温限制作物秸秆还田,秸秆处理最简便的方法即露天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如何减少秸秆焚烧,提高秸秆还田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及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采用尼龙网袋法,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秸秆腐解规律及不同耕作方式下养分的释放特征.
其他文献
北方旱地农业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1%,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战略要地.然而由于该区降水分配极不均衡,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能被作物利用的降水不足总降水量的40%,作物产量常年低而不稳的问题十分突出.地膜覆盖能够有效抑制蒸发,降低土壤蒸发与总耗水的比重(E/ET),协调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是当前旱农地区最主要的保水增产措施之一.然而地膜栽培的高产量是以高耗水为代价的,玉米等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连续多年耕作,极
提高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耐密性一直是栽培和育种学者研究的方向之一,农民追求稳产高产的保守性需求亦拉动了育种者不断提升品种的耐密性.近年来,随着高密度育种技术逐渐普及,涌现出了一系列耐密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玉米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表现,会给在今后的育种和栽培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玉米是喜光、喜温、喜氮的高杆植物,其光合能力强、速率高,被誉为"高产作物之王".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重要的复合种植模式,其利用不同作物之间品种和生理特性的差异,通过两种以上作物之间的合理配置,可充分利用多种环境资源,实现作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大幅度促进了作物生产的效率,显著提高了产量,以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实现以地养地的理念.本试验对比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清作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经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机收率却远不如小麦和水稻.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技术是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影响机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田间损失率.前人研究表明,随着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升高,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田间损失率均逐渐升高.籽粒含水量在22%-24%是机械收粒的最佳时期.因此,筛选早熟、抗倒、抗病、籽粒脱水速率快的品种是实现玉米机械收粒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
玉米产量取决于抗逆性,特别是耐密性.合理密植可以妥善解决玉米个体生产力与群体产量的矛盾,使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得到协调,从而充分利用光能、肥料等,在单位面积内获得更高的产量.此外,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还与优良耐密玉米品种的选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在选用耐密品种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玉米种植业的气候优势,但由于品种选择的不适宜、种植密度偏低
玉米精量穴播技术,是指应用精量穴播机械将玉米种子按精确的间距和播深,定点、定量地播入土中,保证每穴种子粒数相等,并随即镇压的一种机械化栽培技术.采用单粒精量穴播方式,即"一穴一粒",播种密度即为计划种植密度,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有效避免过量播种,节约种子成本,同时省去间苗工序,节本增效显著.因此,本研究通过单粒精量穴播与常规播种对比试验,在关键生育期对玉米各性状进行调研,分析精量穴播对玉米生长发
为探明氮磷钾对高产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寒地高产玉米群体生理指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为试验肥料,在2013年采用"3414"设计进行肥料试验.2014年根据预备试验结果,设立对照和施肥两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郑单958(吨粮田)全生育期内株高变化可以用逻辑斯蒂方程Y=273.1/(1+EXP(3.87-0.097X))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试验对4个新近通过黑龙江省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品种为稷秾108、利民33、龙作1号和龙单69.设置中高密度(75000株·hm-2)和高密度(900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
过去十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快速发展,目前面临压缩面积的严峻形势.从经济、环境、技术等子系统入手全面分析发展原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利用面板数据、历史资料结合试验实证进行分析.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的14.65%和14.91%.播种面积占全省作物种植面积的46.51%,总产量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53.6%.建国以来玉米对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
目前中国玉米产业"生产、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玉米退出保护价以后市场对品质的要求提高.传统的玉米生产方式是采用晚熟品种下棒收获,成熟晚、破碎和霉变率高,影响整地.在黑龙江垦区玉米产区积温条件下,要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对品种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以早熟品种秋季直收为主,通过完善整地、播种、施肥等技术,促进玉米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