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碳氧钛(TiO.TiC)的熔盐电化学溶解特性进行研究,从理论及试验结果探讨了其溶解电位,表明碳氧钛的溶解电位为0.5V(Vs Re).
【机 构】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攀枝花617000
【出 处】
:
2012钛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碳氧钛(TiO.TiC)的熔盐电化学溶解特性进行研究,从理论及试验结果探讨了其溶解电位,表明碳氧钛的溶解电位为0.5V(Vs Re).
其他文献
本文以搪瓷翅片热管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翅片热管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进行搪瓷翅片热管的有限元温度场模拟和热应力场的分析,结果表明,搪瓷层对翅片热管的传热影响很小,在管壁与翅片过渡圆角处以及翅片根部出现应力最大值,模拟结果与现有的失效形式和失效区域相吻合,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径向热管的自然对流传热实验装置。径向热管采用了一种由电加热管、内管、外管、工质、抽气管等组成的独特的结构。通过径向热管与传统的横管元件进行的温度均匀性测试数据对比以及热成像图像,可以看出,径向热管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横管的温度均匀性。这对于提高横管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实验的准确性,具有极大意义。
环路热管作为新型的热控技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在长寿命,高可靠性环路热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具备了飞行使用条件。为验证真空环境下环路热管的热性能,对环路热管在真空环境下启动,运行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针对真空环境下环路热管与半导体致冷器的耦合使用热性能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描述,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通道平板型环路热管,并以铜为壳体、水为工质制作了样品,研究其在不同姿态时受充液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姿态时,最佳的充液量并不一致。相同的姿态时,不同功率下的最佳充液量也并不一致。总体来说,最佳的充液量介于70%与75%之间。
针对热控分系统进行地面系统级试验过程中,无法准确获知可变热导热管低温关断时控制气体自然对流换热量大小的情况开展方法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可变热导热管单管试验数据建立热分析模型,计算求解自然对流传热大小,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因此,该分析手段能为以后的热设计及热分析提供计算模型和参数修正的参考。
围绕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聚集结构、输运参数、流动与能量质量传递特性等方面内容,描述了纳米流体的基本属性、流动与能量质量传递特征,详细介绍了纳米流体流动与能量传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纳米流体聚集结构与纳米粒子微运动效应对纳米流体能量质量传递过程的作用机制,并概述了纳米流体在新型高效散热冷却和节能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细球形二氧化钛在各行业的需求随着科技发展与日俱增,制备成本及微球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直接水解工艺成功制备得到微细球形二氧化钛,并通过包覆研究,得到较好光催化性能的包覆二氧化钛微球。铝包覆的效果好于硅包覆,铝硅复合包覆后其光催化活性可进一步降低。
以工业钛液为钛源,调节钛液指标和钛液底水体积比,热水解制备出掺杂多孔锐钛型TiO2.采用XRD、粒度分布、等温N2吸附-脱附及XRF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不同的钛液底水体积比对合成多孔TiO2的晶体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等具有较大影响,锐钛相晶型改善、比表面积提高及离子掺杂等有助于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钛液底水体积比为100∶35所得多孔TiO2的比表面积最大,达215.4 m2/g,孔径分布窄
利用钛、铝、钒的无水氯化物为原料,在氯化物熔盐体系中进行电解共沉积制备Ti-Al-V合金,通过周期性的控制原料的加入量和调节原料比例控制合金中的元素成分。成功制备了TC4合金,电解过程中阴极电流效率为52%。
针对USTB法制备金属钛电解产物夹杂的电解质,研究温度、TiCl3浓度与电解质中NaCl/KCl的溶解度关系;采用无水乙醇选择性溶出、溶出产物热态溶解冷态结晶、最终滤液蒸发结晶的方法,实现电解产物中NaCl、KCl的回收.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与电解质液固质量比为10∶1、热态溶解温度为60℃、冷态结晶温度为20℃的条件下,冷态结晶产物组分为NaCl 94.4%、KCl 5.6%,蒸发结晶产物组分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