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器原料来源的考察看红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

来源 :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笔者在对辽海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玉器原料来源进行考察的同时,对邻近的海岱地区的大坟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部分玉器的玉料来源情况也作了初步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对红山文化与大坟口文化的关系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对考察情况及初步思考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情况获悉,在长江三峡地区江、河、溪地段的一些缓坡、土台(被现代当地居民称为岛、坝、沱、嘴、坪、洲、台等)地方,一般都是古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考古已在三峡地区发现有史前时期的古文化遗址约200余处.经对其中部分史前时期人类居住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大致上已将三峡地区史前时期文化发展序列给建立起来,为我们复原出三峡地区史前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进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在
本文研究内容:一、三峡地区地理与环境的独特性和研究历史,二、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文化概况,三、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南北差异及其成因,四、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信息和意义。
古代的巴蜀分布地区有别,但却彼此相邻.其文化面貌尽管有差别,又却有很大的相似性,可把二者划在一个大文化圈内.巴文化和蜀文化是这个大文化圈内的两个分支.随着三峡工程兴建,通过近十年的调查发掘工作,在三峡库区又发现大量新石器--商周时期遗存.巴、蜀文化的区别及巴文化自身的发展序列也日渐明显。
三峡地区有关三国时期的遗迹众多。自西向东,人峡口古城奉节有永安宫、八阵图、刘备墓、甘夫人墓等;出峡口南津关有张飞擂鼓台,刘封城等;至于峡中,则有白帝庙、孔明碑、黄陵庙、诸葛亮(黄牛庙记》碑刻等;还有带神话传说性质的与三国历史有关的金盔银甲峡、兵书宝剑峡、米仓峡等。可以说,没有这些三国遗迹,三峡的景色就会逊色许多。
地处鄂西渝东的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区域.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大批峡江地区古代文化遗迹的揭露,为该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巴阳村的佘家嘴遗址是三峡工程淹没区腹心地带的一个重要古文化遗址.本文是佘家嘴遗址的文化遗存分析,从佘家嘴遗址时空分布看各历史时期人文群落的形成过程和佘家嘴各时期的群落历史背景。
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陶瓷科技考古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周仁先生即进行了有关陶瓷科技考古的尝试.50年代始,他和他的学生们就对这一学科展开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应该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三代专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持续追求,业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本论文以目前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文化研究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基础,旨在对比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并分析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关系。由于在这么广大的地区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的分析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因此我主要对在这两个地区发现的陶器进行比较分析。
自全新世早期开始,赤峰区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最后于战国时期迈入了有历史记载的新纪元。尽管本区不同阶段文化的内涵发生过明显的变化,但文化序列基本未发生大的中断,多期文化在赤峰地区这一自然大舞台上生存、发展、传播和交流,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本文对埋藏古土壤进行了简述,介绍了考古学文化序列及降温事件,对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境特征进行了讨论,对小河沿文化时期的环境特征
回顾百年来玦饰起源的研究,以中国和日本学者的论述较多。近年日方学界讨论中日玦饰交流问题相当活跃。本文简略回顾中日有关玦饰起源的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并涉及东亚地区近年早期玦饰发现的一些概况,其中我国学者的见解因耳熟能详,仅略作讨论。
新石器时代日本列岛人类系戴的装饰品,可分为坠饰与佩玉两类。以下就两者分类概念界定说明。一、坠饰装饰品:即所谓坠饰,单个装饰品都由绳索穿挂,基本上是向下垂挂。此种坠饰为古今中外普遍使用的装饰品。二、佩玉装饰品:按某种原有功能而制成蕴涵意义的制品,是由绳系挂于身上的装饰品。此种装饰品为显示某集团的象征,故能显示出遗址的一些性质。本文特别就佩玉装饰品方面综述日本的情况,同时亦从东亚角度尝试讨论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