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痛经是成年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是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冰冷症状,甚至晕厥。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病变的一种非病理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有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痛经。体育女大学生痛经大多数都是原发性痛经。按影响人体程度,痛经可以为轻度、中度、重度痛经。生理、心理、膳食营养、疲劳、受凉、子宫不正常收缩等因素对痛经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影响。缓解痛经不适症状措施,除了服用止痛药(去痛片、芬必得)外,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有腹部热敷、保暖、艾灸、喝热糖水、适当运动等。不论是热敷、艾灸,还是运动等,其作用都是改善腹部局部血液循环。作者从这些物理治疗手段中得到启示,腹部软组织供血处于从腹主动脉分支流出的动脉血末端,血流量相对较低。影响腹部血液循环的体成分主要因素有腹部肌肉量以及腹部脂肪量,体育女生经高考前相关腹肌力量训练,都能够达到比一般文理科女生更多的腹肌量,腹部脂肪包括皮下脂肪以及大网膜脂肪,这些脂肪具有一定的保暖功能。女生腹部储备一定的脂肪量,有利于腹部保温。查阅国内外文献,极少提到痛经与体成分之间关系,除少数提倡通过体育锻炼减轻痛经症状论文外,没有研究涉及腹部脂肪量与痛经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试从新的角度探究腹部脂肪量与痛经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由于皮下脂肪储备量越多,腰围越大,腹部脐旁皮褶厚度也越高,故而选取了腰围与腹部皮褶厚度二个指标作为腹部脂肪储备量的测试指标。2018年6月,抽取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四个专业1-3年级的女大学生60名,年龄介于19-23岁。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在访问调查对象同时,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女生测定调查对象的腰围与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腰围测试方法:被测试者自然站立,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在第十二肋骨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用带尺沿水平方向围绕测试对象的腹部一周,在呼吸末读取腰围数据。腹部皮褶厚度:被测试者自然站立,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测试者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腹与地面垂直的方向捏起被测试者脐旁2寸的腹部脂肪,用皮褶厚度计夹住皮褶读取数据,为腹部皮褶厚度。根据《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和《妇产科学》(第七版)中对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及轻、中、重划分标准进行问卷询问调查。研究结果:将调查与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之后,得出以下结果:1.体育女大学生痛经发生率:经期无症状6.7%,轻度痛经率56.7%,中度痛经率33.3%,重度痛经率3.33%。中度以上痛经率36.6%。与国内非体育女生中度以上痛经率40-60%相比,处于较低痛经率。提示体育女大学生由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与训练,体质得到提高,身体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痛经不适症状程度有所减轻。2.体育女大学生腰围与痛经关系:体育女大学生腰围按60-70cm,71-80cm,80cm以上分三个组别,三个组别人数分别占比为58.3%,38.3%,3.3%。在腰围60-70cm组中,中度痛经发病率18.3%,重度痛经3.3%;在腰围71-80cm组中,中度痛经发病率15%,没有重度痛经女生;在腰围80cm组中,只有2例女生,该2例女生都是轻度痛经。该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女生中度以上痛经发病率与腰围有密切关联,随着腰围增加,中度以上痛经发病率明显下降。3.体育女大学生腹部皮褶厚度与痛经发病率关系:腹部脐旁皮褶厚度小于12mm属于消瘦,12-20mm属于正常,大于20mm属于肥胖。调查结果发现,腹部皮褶厚度小于12mm的女生有18人,占30%。中度痛经以上患病率38.9%,其中重度痛经患病率11.1%;12-20mm组的女生共有37人,中度痛经以上患病率为37.8%,没有重度痛经患者;大于20mm组的女生共有5人,中度痛经以上患病率40%,重度痛经患病率20%。调查结果提示,腹部皮褶厚度正常的体育女大学生,患重度痛经的几率最低。腹部皮褶厚度过低或过厚,都不利于痛经症状的减轻。但用腹部皮褶厚度来反映痛经率之间的差别,没有用腰围指标的测量结果反映明显。这可能与腹部皮褶厚度只反映皮下脂肪储备量,而腰围可包含皮下脂肪与大网膜脂肪储备量有关4.不同季节痛经症状的变化。调查对象中有21.7%(13例)的体育女生主诉到冬天,痛经症状会加重。冬天气温较低,降低腹部皮温,进一步减少腹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重痛经严重程度。研究结论:通过上述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揭示腹部脂肪储备量(腰围与腹部皮褶厚度)与痛经症状轻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保持腹部脂肪正常储备量,有利于减少腹部热量的散失,维持相对较高的腹部体温,利于腹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痛经的不适症状。建议女性在健身活动或瘦身过程中,特别是有中度痛经以上女性,不宜过度追求"马甲线"而致腹部脂肪量过少,有可能会导致痛经不适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