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其中实验课占很大的比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场所,实验室建设的好坏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通过各个方面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好,不仅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人体解剖学得到更
【机 构】
:
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南昌3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其中实验课占很大的比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场所,实验室建设的好坏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人体解剖实验室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通过各个方面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好,不仅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人体解剖学得到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院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更多尸体供学生们教学和科研研究,遗体捐献是很好的尸体来源.遗体捐献对于医疗进步,医学教育发展,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延边朝鲜族地区遗体捐献工作的进展,遗体捐献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医学进步,所以延边大学遗体捐献办公室会加大加强遗体捐献工作力度,使这一项工作有更好的进展。
遗体捐献,主要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1].就川南地区而言,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少数民族聚居集散地,鉴于此,笔者就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提出根据地方特点开展遗体捐献的对策,加强社会舆论的支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制和加强人体解剖教学中的伦理道德教
目的:探讨"教学-临床-科研"三结合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中西医结合本科、定向医学本科、康复医学本科4个不同专业各2个班,随机选择1个班为实验组实施"教学-临床-科研"三结合模式教学,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教学,对两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实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加(P<0.
高等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研究和教学离不开人的遗体,而人的遗体是一种特殊而不可替代的材料,其来源受很多因素制约,故资源非常紧缺,目前在大学数医学院校中尚不能充分满足教学与相关研究的需求.对此,宁夏医科大学探讨从下以几方面寻求解决的出路,包括成立遗体捐献办公室,院校之间的调济,数字化可虚拟人技术。
尸体来源匮乏,解剖标本的制作受到很大制约,尸体标本是解剖教学中不可复制的资源,本文将真实的解剖标本图像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要求进行整理、编辑,编写了学习及测试题库,利用BB平台构建解剖标本在线学习及测试系统,既提高了解剖标本的实用价值,弥补了解剖教学实验室不能全天开放的不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时空;又减轻了实物标本考试带来的诸多不便,为便捷地检测学生的标本辨认
本文对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方式进性探讨,由于联合中鼻道及下鼻道开窗术可彻底清除病灶,复发可能性低,损伤小,已经逐渐被广大医生所接受。而经鼻内镜下鼻腔侧壁切除术,虽然对鼻腔损伤较大,但可用于根治疾病,也不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至于对经鼻内镜鼻腔侧壁切开入路上颌窦手术,其视野宽的优点最为明显,但是由于容易导致鼻泪管损伤、眶壁损伤和面部麻木等一系列并发症,外科手术时也应慎重使用。
解剖中较少见腹主动脉瘤,通常腹主动脉瘤呈现上下两端较窄,而中部较宽的不规则椭圆形结构.而本例腹主动脉表现为上下、左右两端直径相近的几乎圆形结构,并且该动脉瘤恰恰在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与一般的典型腹主动脉瘤不同,现报道如下.女性,身高154cm,年龄50岁左右,保存尚好,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测量上下径和左右径,以腹主动脉前部的表面为水平面至动脉瘤的顶点为动脉瘤的高.
开胸手术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逐渐向微创化发展.其中近些年来日益推崇保留肌肉的剖胸切口,而经听诊三角行开胸手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有关文献的回顾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并提出关于临床应用解剖方面的研究设想.设想通过对听诊不角与胸腔内主要结构的应用解剖学考察,为临床上该型手术人路提供准确的胸腔应用解剖学参考数据,并设想对一些现有的该型手术入路的方法进行标本上的观察研究
飞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飞行员担负着驾驶战机和实施空中打击的任务,其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发挥.据资料显示,高空急性缺氧引起的飞行事故症候约占国内医学因素事故症候的6%~17%,未经历低氧体验的飞行员需要15秒才可能对高空缺氧作出正确的反应[1].本文重点就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抗缺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整合。包括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呼吸系统功能、运氧能力、能量生成的影响。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转移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其成功开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介绍了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纳米基因载体,其系统内和细胞内基因转移机理得到深入阐明,设计与研制体内循环时间长,具有靶向特异的纳米基因载体为突破基因治疗的瓶颈,实现安全、高效和靶向性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