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斜入射“声-超声”技术的脱粘检测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声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斜入射方式的“声-超声”技术,对复合材料与橡胶粘接界面的脱粘缺陷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粘接界面间声阻抗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脱粘缺陷以及紧贴型脱粘缺陷的检测问题。结果表明,斜入射方式的“声-超声”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脱粘缺陷,采用表征能量大小的能量积分SWF可以有效发现脱粘缺陷并判断缺陷大小,结合表征频谱分布情况的功率谱形心SWF,即可判断脱粘缺陷是属于空气型脱粘或者紧贴型脱粘。在各检测频率中,1MHz频率对脱粘缺陷检测效果最好,应力波因子变化趋势稳定且可判读性良好。
其他文献
对于声纳系统大孔径线列阵,信号空间相关性下降会影响阵列处理增益、导致检测性能的损失.本文采用指数幂律相关性模型,从接收机工作特性和信噪比增益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水平空间相关性对子空间降秩检测方法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检测概率和信噪比增益与水平相关长度的关系表达式.结果表明:子空间降秩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与自由度和加权系数比值有关,自由度和加权系数比值是信号水平空间相关长度的函数;子空间降秩检测方法的信噪
本文针对水声环境产品专题图的特点,探讨了在ArcEngine环境下自动化批量成图的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数据输入、图层编辑、质量控制3个阶段,为自动化制作水声环境产品图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将来共用作战图的网络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型非均匀分布噪声源模型,其优点在于有效简化了水平声能流的计算。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假设各种噪声源相互独立,理论分析了上述噪声源所产生的噪声场平均水平声能流,分析结果表明等强度水平均匀分布噪声源与水平非均匀分布噪声源产生的海洋环境噪声矢量场特性显著不同,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前者理论上任一接收点的平均水平噪声声能流为零,而后者存在显著的合成水平声能流。在Pekeris浅海波导环境中,利用某
本文应用已有的风成噪声声源强度模型,结合台风风场模型,提出台风激发水下噪声强度计算模型。使用该模型,仿真计算了台风经过时声强的变化,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接收器穿过台风眼时,台风风场的特殊结构会使得噪声谱级呈现“双峰结构”;噪声谱级与频率呈指数关系,在台风距离较近时该指数关系符合得更好。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本文以敷设声学覆盖层弹性短柱壳的声散射为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一边界元方法结合层合板理论建立其散射声场预报模型,计算敷设单层和多层结构声学覆盖层的弹性短柱壳散射声场角度频率谱,并分析其消声效果。研究表明,弹性谐振可以增加频谱中的“亮带”特征,而覆盖层对弹性壳体较低频段的频谱特征无明显影响,但随频率升高,覆盖层抑制了弹性壳体的谐振散射,减弱了弹性谐振形成的“亮带”强度,使得敷设覆盖层弹性壳体的频谱特征
本文从声场简正波表达式出发,推导了Pekeris波导环境下声压与质点垂直振速的垂直相关表达式,分析了海面、水体、海底附近声压与质点垂直振速零时延相关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在Pekeris波导环境下,水体中声压与质点垂直振速零时延相关接近0,海面、海底附近的声压与质点垂直振速零时延相关接近1。
本文利用黄海实验数据,分析了浅海负跃层环境下的简正波到达时间。根据简正波掠射角θ2(m)范围可把简正波分为两大类:1)掠射角在θc<θ2(m)<θb范围内的简正波,将在整个水体中传播,这类简正波到达时间随温跃层深度变化特别敏感。当掠射角θ2(m)比临界角θ稍大时,将主要在跃层上传播,比临界角θ稍大时,将主要在跃层上传播,起伏变化尤其明显。另外,由于不同频率简正波对应的掠射角不同,所以这种敏感性最终
研究了AO模式平面波对板中盲孔缺陷的散射,分别采用Poissom-Kirchhoff和Poisson-Mindlin板理论求解散射场,给出了两种近似板理论在盲孔缺陷的边界条件,分析了不同孔径盲孔以及不同频率下SO和AO模式的位移远场散射方向图,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本文提出超声空化效应增强藻酸钙三维凝胶支架孔隙率的新方法。采用交联合成方法制备藻酸钙水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水凝胶的微结构,讨论超声参数(强度、辐照时间)以及微泡对于孔隙率的影响。孔隙率的计算通过MATLAB图像处理完成,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支架材料的通透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三维凝胶支架的连通性和通透性随着辐照超声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其孔隙分布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变的更加均
本文应用散射场特征信息和检测兰姆波的差信号对结构损伤进行稀疏定位成像,对稀疏重建与块稀疏重建方法的性能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下一步工作包括:设计更好的散射模型来充分结合相位信息,考虑二次散射的影响,定量分析缺陷的损坏程度,并在实际实验中进一步测试兰姆波信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