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区域暴雪成因分析及预警服务决策的客观方法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暴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的灾害性天气,针对南通近43年中出现的15次区域暴雪,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等资料,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结合预报员经验,着眼于暴雪日前两天亚洲低纬天气系统的配置、欧亚的高纬环流背景和高原东部中纬低值系统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探索其在暴雪产生前的征兆.结果发现:(1)南通区域暴雪是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的产物;(2)青藏高原东侧的低值系统,对产生暴雪有重大贡献;(3)中低空气温低于0℃且有逆温层、等温层,是降雪至地并积聚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部分老油区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大,勘探目标逐渐转向复杂岩性以及裂缝油气藏等.在这些复杂油气藏勘探中,常规方法在处理多波多分量数据时通常将纵波和转换横波分别做类纵波处理,忽略了地震波的弹性矢量波特征.本课题在弹性矢量波场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一种高精度的高斯束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方法,一方面能够利用多波成像角道集的剩余曲率进行速度更新,另一方面又能在层析的每一步输出成像结果作为质量监控,直至完成整个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多分量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仿射坐标系下将原始的多分量地震勘探数据进行纵横波叠前保幅分离,获取真正的纯PP波和PS波地震记录,消除偏移过程中不同波型的相互串扰。针对不同的波型记录,给出了适用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原理。利用高斯束构造格林函数,有效的避免了计算地下复杂介质地震波场时存在的多值走时间题。通过局部倾斜叠加将束中心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震记录分解为不同出射方向的局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逐渐走向精细化和定量化,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也逐渐从单纯的以界面定位为主要目的的偏移成像走向以属性成像为目的的反演成像阶段.本文通过对基于照明预条件的单程波最小二乘偏移理论方法推导及程序实现,并将本文提出的PGSP-LSM法应用于简单和复杂模型的偏移成像试验,得出本文所提的最小二乘偏移方法确实能提高成像振幅的保真性、均衡性,用于解决深层目标体成像能量弱的问题;最小二乘偏移方法能提高成
本文对2012年8月3-4日发生在秦皇岛地区的一次台风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从环流形势、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组合反射率、基本速度、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风廓线等基本产品及导出产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台风暴雨过程是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系统相互作用、由高、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触发产生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组合反射率表现为大片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着对流单体,回波强度最大达58dBZ,零速度线低层呈"S"
本文通过台站数据处理与反演分析,获得了合肥市区近地表几百米内的横波速度结构,也对比了几种方法结果在处理射线路径较少情况下的细微区别。由于合肥市区本身处于盆地构造中,北部基岩较为裸露,南部是盆地腹地巢湖。得到的结果也基本上显示出北部有较高的速度,而南部速度较低的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比较符合,与合肥市区内以及周边的部分钻孔资料也比较符合。对应于区域地质上的特殊性和近地表结构复杂性的实际
基于华北台阵的噪声互相关函数数据,对比程函方程成像结果和传统的地震面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反演的结果,它们整体而言显示出比较一致的特征。短周期时(T<10s)主要对应上地壳,都呈现东部沉积盆地为低速,西部山区为高速,并且各向异性信息主要是受控于断裂带和构造带的走向。在中等周期的时候(T=20-25s)主要对应中下地壳,呈现东部高速西部低速的特征,这主要是受控于东西部地壳厚度的差异,并且可以大体圈出华
利用Wu和wentzcovitch发展的计算弹性新方法计算量不到常规方法的十分之一,且保持计算精度,我们计算了整个地幔温压范围内铁方镁石的弹性特性,通过理论分析指出铁方镁石的立方对称性决定了铁磁矩转变只会显著降低体模量、对剪切模量没有类似的效果。但在高压实验很难做到完全静压,出现的偏压会破坏铁方镁石的立方对称性,从而导致横波波速的反常降低。这比较好的解释了发表在Science的铁方镁石弹性实验测量
根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高压实验研究,液态地球外核的主要成分是铁,同时含有约10wt%的轻元素,例如碳、氢、氧、硫、硅 .然而外地核中究竟含有哪些轻元素,这些轻元素的含量各是多少,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在上述轻元素中,S被认为是外地核中的主要候选轻元素之一:地壳和地幔中S的含量要比其他挥发性元素少几个量级,这有可能意味着在早期地球形成过程中S随Fe进入了外地核;铁陨石之中基本都存在S元素;Fe-S体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数据,对2010年7月12日江苏沿江地区梅汛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文章交代了本次降雨产生的天气背景和降水实况,其径向速度图像中由零速度线走向和正负速度值配置可反映风场辐合辐散情况,进而帮助了解雨势发展;将由径向速度数据反演的散度产品与NCEP散度数据做定性对比,确定其在天气过程中的垂直高度场中的辐合辐散分布对反映降水动力场的适用性,发现两者整个散度场趋势有较好一
利用1981~2010年逐年月雷暴日数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冷水江市雷暴天气的特征变化和灾害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市雷暴日数总体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现阶段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以10a左右为一个周期中,每5a左右会出现一个峰值,年际变化阶段性明显;雷暴集中出现在3~8月,约占全年雷暴出现日数的87%;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农村防雷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