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刘家峡水库运行后,黄河兰州段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为了定量评价兰州段水文情势变化程度,使用变化范围法(RVA),对刘家峡水库影响前后兰州段逐日平均流量水文系列进行分析,研究了与生态完整性相关的33 个水文参数[水文改变指标(IHA)]的变化情况.基于RVA 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不是要每一年均达到目标范围,而是以与自然或开发前水流情势相同的频率达到目标范围.分析中,以影响前的各水文参数的第25 百分位和第
【机 构】
: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450004 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兰州市,730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家峡水库运行后,黄河兰州段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为了定量评价兰州段水文情势变化程度,使用变化范围法(RVA),对刘家峡水库影响前后兰州段逐日平均流量水文系列进行分析,研究了与生态完整性相关的33 个水文参数[水文改变指标(IHA)]的变化情况.基于RVA 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不是要每一年均达到目标范围,而是以与自然或开发前水流情势相同的频率达到目标范围.分析中,以影响前的各水文参数的第25 百分位和第75 百分位的量值作为RVA 边界.将每一个水文参数变化范围划分为三个区:高端区、中间区(RVA 目标)、低端区,中间区为管理目标,即,在50%的年份内水文参数维持在RVA 目标范围之内;计算影响后各区各水文参数水文变化测度;根据变化测度评价影响后整体水文变化情况.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自然水流情势因刘家峡水库运行而受到严重影响,为整体高度变化.33个水文改变指标中,8 月、9 月、10 月、12 月、1 月、3 月、6 月平均流量、90 日最小平均流量、基流条件、低脉冲记数、低脉冲历时、涨水速率、落水速率、逆转次数(水流类型切换次数)等有14 个指标属高度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依赖于其自然动力学特征.从维护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角度考虑,大坝运行应以维持其下游天然水流情势变化控制在其可变化范围之内作为其水管理目标,应当设计和实施自适应管理项目以有利于生态意义上的长期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阐述了泥河洼滞洪区2000年运用后,按照规定,对居民财产进行补偿的整个操作过程.总结了补偿工作经验,指出了滞洪区在运用后居民财产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今后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科学调度洪水,充分利用从上游降雨到洪峰入骆马湖的有限时间,利用嶂山闸提前预泄腾容,对提高骆马湖的调洪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文对2003年的汛情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沂沭泗流域的汛末蓄水、旱涝转换、分淮入沂以及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流域防洪调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文分析了当前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淮河行蓄洪区的进一步规划提供一些建议.
为了反映坝与库水以及岩石基础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无限地基幅射阻尼对外传波的吸能作用,拱坝横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开合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坝体应力重分布,本文提出了以LDDA 理论为基础的有缝拱坝地震自由场输入模型.在该模型中,层状地基的自由场位移、速度和应力被转化为有限元边界上的作用力荷载.在求解动接触力时,为了提高收敛精度和收敛速度,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接触力的迭代算法,该算法的松驰因子是依据块体
中国已建的15m 以上的大坝有18600 多座,90%以上是土石坝,约90%的大坝坝龄都在25 年以上.建成多年的土石坝应如何进行安全评价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研究过去,着眼现在,重在分析多年运行情况及实际的表现,应依靠各类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文从坝工理论分析基础来自实践,并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运行多年的土石坝本身有自行调整工作性状的特性;缓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应用排队论思想建立施工模拟模型,将大坝浇筑系统看作是由各种施工机械按照特定的排队规则分别为各浇筑块浇筑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排队服务系统.采用时间、事件混合法驱动系统状态的变化,符合大坝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施工过程.既弥补了时间步长法中步长的大小对仿真精度影响,又有效的处理了仿真主时钟和各仿真子时钟之间的关系.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需要,
陈村水电站位于安徽省皖南泾县的青弋江上.工程始建于1958 年,工程从开工到主体工程竣工,历经20 余年,设计和施工几经变更,直至1982 年基本通过验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坝体混凝土陆续出现了大量的裂缝,将坝体混凝土切割成块,危及到大坝的安全.进行裂缝的成因分析是进行陈村拱坝安全评价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全面考虑坝址的地质条件、大坝的施工过程、气象水文条件的变化和溢流坝段、廊道
小湾拱坝建于高山峡谷区,地形最大高差近 1200m,地应力属中等偏高,尤其是在河谷底部存在高应力集中现象.坝基开挖后出现岩爆等应力释放现象,改造原有隐微裂隙,使之张开,并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裂隙进一步扩张,长度和宽度均增大,对岩体变形、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
近代混凝土坝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典型阶段.自1990 年以来,中国的坝工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开始.从建坝数量、建坝规模与所遭遇的技术难度来说,中国均居于世界首位.中国的许多大坝将建于地震活动性强的西部山区,大坝抵抗强地震作用的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将从拱坝抗震的几个方面论述拱坝抗震分析的最新进展,重点将介绍大连理工大学近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1.坝与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对拱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