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来源 :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天然分布区内9个样地中杜鹃红山茶种群的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冠幅结构进行分析,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Cassie指数1/K、丛生指数I0、平均拥挤度m* 、聚块性指数m*/m和格林指数GI等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样地杜鹃红山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天然分布区内杜鹃红山茶种群以成年树为主体,幼苗严重缺乏,表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杜鹃红山茶种群因所处小环境各异,在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上表现出一定差异.不同生境中杜鹃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在种群生长过程中,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变.
其他文献
针对小麦秸秆成型燃料中挥发分含量较高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烟量较大,而且热值不高的缺点,将秸秆成型燃料进一步炭化以期望提高热值并降低挥发分含量,考察了炭化条件,包括升温速率、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该成型燃料热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炭化处理之后成型燃料的热值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最优条件(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并保持1h)下可以由炭化之前的14.48MJ/kg提升至19.08MJ/kg.经过
以氢化松香甘油酯为原料,研究了低温常压均相酯交换法制备氢化松香甲酯的方法.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甲醇用量对氢化松香甘油酯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氢化松香甘油酯的最适宜的酯交换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为60 ℃、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质量的8%、反应时间为10h和氢化松香甘油酯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8.在此条件下,氢化松香甲酯的转化率为94.
以β-蒎烯为初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氢化诺卜基溴(RBr),再通过氢化诺卜基溴与金属镁在乙醚中进行Grignard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溴化镁(RMgBr),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并经稀盐酸水解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RCOOH),后者与亚硫酰氯反应制成酰氯(RCOCl).RCOCl分别与6种醇及氨水、仲胺反应合成了6种氢化诺卜基甲酸酯和6种氢化诺卜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合成的各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IR)
本文研究了大花萱草试管苗以丛芽的方式进行分化增殖、生根、移栽驯化、定植的“四丛”快繁技术方法并进行了成本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6-BA、IBA、白砂糖、琼脂等4因素及不同水平对大花萱草试管苗以丛生芽的方式进行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明确了4 种因素对分化增殖的影响主次关系为白砂糖>6-BA>IBA>琼脂;对生根生长的影响主次关系为白砂糖>IBA>琼脂.筛选出了最佳丛芽分化增殖培养基6-B
探讨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圆齿野鸦椿苗木抗旱性的影响.以二年生圆齿野鸦椿盆栽苗为试材,于苗木生长旺盛期的6~9月份,分别于每个月的月初叶面喷施300mg·L-1 的多效唑,10d后再喷一次,连喷两次.10月初将盆苗移至防雨塑料大棚内进行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月份喷施多效唑对苗木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电导率、超氧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
于2012年,在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以比较对照(CK)、常规施肥(TI)和增量施肥(T2)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高、径生长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苗木根和茎生物量始终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T2处理的叶片和总生物量开始下降,到试验结束时分别较T1下降7.56%和1.82%.增加施肥量能提高苗木养分浓度和含量,各营养元
文章介绍了野葛的生长性状,野葛的超强生命力可以造成森林危害,在查找危害成因的同时,虎爪山林场对野葛危害的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的整治措施,对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蔓生物采取三步到位法:首先组织工人上山用柴))对葛藤进行割除,对人工幼林地的葛根进行挖除,做到挖早、挖小、挖了。第二步是在被清除了葛藤的山地上栽种速生、高树冠的树种,如泡桐、马褂木等。第三步为巩固措施,在春季和下半年的7、10月份
本文报道杨树钻蛀类害虫生活史,成虫以彩图展示其鉴别点,对其幼虫期形态与危害状特点的区别首次以检索表形式进行了描述;根据钻蛀类害虫不同的虫态危害特点,提出了严把检疫关,选用适合本地种植与抗病虫强的杨树品种植树造林,加强林地管理,种植诱饵树诱杀和成虫发生期监测,诱虫灯诱杀成虫,树干涂白防止成虫产卵,包扎,人工捕杀成虫,杀卵和低龄幼虫等多种防治方法.
切梢小蠹虫(Tomicus spp.) 由于生活隐蔽、体型较小、分类研究困难,以致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和巨大威胁.本研究还利用形态和分子特征详细描述了在我国云南省楚雄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的切梢小蠢虫,即华山松切梢小蠹Tomicus armandii Li&Zhang。两个主要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用于新种和其它切梢小蠢虫的分类鉴定。这两个特征分别是:鞘翅斜面第二沟间部的刻点呈均匀的两
长足大竹象是竹林的主要害虫,地上生活史与温度显著相关.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了3个受害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了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