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方文献记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这些文献是智库研究人员研究地方事宜的第一手资料.近十年来,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地方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以计量分析软件CiteSapce和SATI、NetDraw为工具,分别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展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文献记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这些文献是智库研究人员研究地方事宜的第一手资料.近十年来,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地方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以计量分析软件CiteSapce和SATI、NetDraw为工具,分别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展示.
其他文献
中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其踪迹可溯至上古.据史籍记载:周置五史,专司典籍及记事之职,列国诸侯亦有记事之史.其典守的地理书与记注的志乘、春秋之类,均藏于周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职方拿天下之图.故马光祖等人以为方志之书起源于周官所掌.随着历史的演进,编修地方志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历代统治者对这种地方性著作都很重视,故每个朝代都有明确规定,各个地方政府都必须按时编写,及时呈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肇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新中国建立初期设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更名重庆博物馆.2005年,重庆博物馆与新成立的中国三峡博物馆合并共建,更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西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历史博物馆之一,藏品种类丰富,仅古籍一项经、史、子、集四部齐备,但凡宋以来刻本、抄本、影印本不一而足.特别是方志文献的收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同行业收藏中也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
“方志之学,先儒所重;故朱赣风俗之条,顾野王舆地之记,贾耽十道之录,称于前史.盖圣贤不出户知天下,矧居是邦,而可懵于古今哉.”旧志不论是从溯源抑或是演变来看,作为一种自明“永乐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的官修体例志书,在其编写的内容中一直蕴含着极深的“士人修志”传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旧志的成书,与官方意志的书写和士人修志二者密不可分,以往学界在对旧志的研究中多关注于旧志的内容、体例、性质与官方话语的
今遂溪县,古称越地,始皇平百越,始置岭南三郡,属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尉佗南越国,于岭南分置南海、苍梧、合浦、郁林、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九郡,遂溪县地属合浦郡徐闻县.东吴黄武五年(226),孙权以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以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晋平吴后,交州统七郡五十三县,徐闻县为交州所统合浦郡所属五县之一.南朝宋泰始间,西江都护陈伯绍启立越州,元徽二年(474
吴川,古名吴江,因地纳三川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名.吴川地处三江汇合入海处,包含今湛江市坡头区、麻斜、特呈岛、南三岛、硇洲岛和调顺岛等地.吴川之地,唐虞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商、西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征岭南,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吴川之地属象郡,秦末汉初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置九郡,吴川之地属合浦郡高凉县;建安二十五年(220),立高兴郡,随属高兴郡.三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化州与茂名、吴川、石城同属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化州属合浦郡,而合浦郡又开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庐五县,化州属高凉县.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吴分汉高凉县,立高凉郡,又立高兴郡,化州属高兴郡.晋太康元年(280),设高凉、高兴郡,仍吴制.晋太康中,撤高兴郡并入高凉郡
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清朝通过粤海关管理“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外贸体制和商会组织,无论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皆已习惯称之为“十三行”,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十三行”之名最早起始于何时?为何冠以“十三行”之名?又是学术界“一个没有解决的历史疑案”.
谭莹(1800-1871),字兆仁,号玉生,又号豫庵,别署席帽山人、小金山渔父.广东南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先后官化州训导,升琼州府学、肇庆府学教授加内阁中书衔.著有《乐志堂文集》十八卷、《乐志堂文续集》二卷、《乐志堂诗集》十二卷、《乐志堂文略》四卷、《乐志堂诗略》二卷.此外有《豫庵笔谈》《校书札记》未刊稿.
清末十年,广东的文献资料散佚比较严重,档案、报纸或日记手稿都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清末广东地方史研究相对空白.笔者发现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广东日报》目前尚未被学界完全利用,其办刊时间始于1904年,止于1906年,虽有残缺,但目前仍存留5000多页,是目前所知的清末以报道广东新闻为中心的报纸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份.《广东日报》为研究清末广东的学堂建设、官场生态、经济民生以及社会变迁提供了丰富的第
广义的丛书指“总聚众书为一书”,凡汇刻各类书籍于一编,或集一人各类著作为一集的,都叫丛书,也叫丛刊、全书、遗集、合集等等.清代是广东丛书辑刊的鼎盛时期,就数量、质量、品位而言,已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进入民国,广东丛书辑刊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但仍以新的内容、形式继续发展,可谓余波回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