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响应

来源 :2021第九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源区是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对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然而,对其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影响仍不甚明晰。本研究在系统梳理黄河源区不同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基础上,综述了经20a 发表的有关论文,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草地面积、植被生长状况、沙漠化面积、水源涵养量、河川径流量等变化情况,以期从不同角度阐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对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上述工程有效维持和修复了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然而,与上世纪80 年代比较,仍有较大差距,且部分区域特别是黑、白河流域恶化趋势仍在继续。并据此提出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基础。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立足黄河水文实际,抓住机遇,守初心、担使命,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幸福河建设提供水文支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逐渐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提高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要求,提倡发展高质量的水资源战略管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结合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研究的方案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现实环境和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以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水资源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缺水的问题,同时有些地方的水资源还受到污染。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同时还使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这就需要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水资源以及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本文就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为遏制黄河三角洲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黄委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淡水湿地补水,2008年至今共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淡水湿地补水6.46亿m3,修复淡水湿地面积120km2.2020年生态监测结果显示,随着生态补水的开展,黄河三角洲芦苇沼泽湿地面积持续上升,已经恢复至上世纪80年代水平;恢复区内表层土壤含盐量显著下降,样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增加明显,湿地植被呈现正向演替趋势,鸟类栖息地面积得到有效恢复,
会议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河道治理早期采用硬质渠化传统方式,割裂了滨水空间,导致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本文以郑东新区“三河一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态系统恢复的水利碳汇,实施了生态种植池、生态浮岛、底泥清淤及资源化利用、强化耦合生物膜等系统工程。项目实施后,河流水质明显提升,生态系统逐步改善。本项目探索的以水生态系统恢复的水利碳汇理念,可以为传统河道水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水生态保护治理成为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分析了黄河下游水生态系统特点,梳理了存在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因素。从生态系统保护和河流健康维护角度,提出了在保证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监督监测、促进协同管理、强化技术创新支撑等管理对策,及强化生态流量管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鱼类受损生境、构建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