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罪主观方面若干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徇私枉法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且还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毁坏了司法权威,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极为有害。近来徇私枉法犯罪现象已经受到了最高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据报道,根据中央政法委的部署,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确定了重点整改权钱交易等四大方面的问题,计划在半年内解决徇私枉法等问题①。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中,对徇私枉法罪犯罪构成的理解都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根据已有的关于徇私枉法罪研究成果,结合有关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精神,对其犯罪主观方面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在该修正案中将持有、运输伪造的信用卡等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该修正案的罪状表述特点,同时基于罪名的一般归纳原理,本文认为该修正案所规定的这些行为可以概况为两个罪名——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这些新罪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刑事政策。本文主要以妨害信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刑法修正案(五)》第1条规定:一、在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信用卡(credit card),按国际通行解释,是指具有循环信贷、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设计和“先消费,后还款”、无担保人和保证金、可按最低还款额分期还款等特点的个人信用和支付工具。作为当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支付手段、消费信贷与结算工具,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结算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而其产生之初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新事物的发展又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
目前对磷石膏作为添加料用于公路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较多,但其研究与应用集中于半刚性基层材料,且磷石膏的掺量一般低于15%,对磷石膏的消耗有限,将磷石膏作为主要材料用于公路工程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磷石膏高掺量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探索将大于30%磷石膏应用于路面基层,并分析其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智慧社会时代大规模智能化技术应用,离不开公共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利用。而现有对公共数据的内部数据治理和外部风险规制,对于公共数据的开放而言,不论是在开放公共数据的可用性还是可追溯性层面上都存在局限。为保障公共数据开放的有序开展,有赖于在公共数据开放的动态化实践中,建立起相应的风险分配机制。通过动态化治理而非静态式规制,为公共数据开放的秩序提供一个可以信赖的制度环境,是形成公共数据持续稳定有序开放的关键
滥用职权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时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职责的行为增设的新罪名,它是从1979年刑法的玩忽职守罪分离而来的。现行刑法第397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这说明,权力作为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标志,具有随心所欲的潜在可能,而这种可能会随着监督制约的强弱而消长。因此,尽管各国的历史背景、犯罪态势、法律文化等因素各不相同,不惜动用刑罚来对滥用职权的行为进行惩治,却已成为各国立法者的共识。例如,美国模范刑法典对“滥用职权”作了专
我国1997年刑法第399条第2款规定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从而为发生于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的枉法裁判行为设置了罪刑条款,并使其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的徇私枉法罪以及发生在执行活动中的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相呼应,为惩治和预防审判领域中的司法腐败编织了严密的刑事法网,有利于全面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公众对国家法律和司法活动的信任和尊重,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包括民事枉法裁判和行政枉
根据刑法第399条第2款的规定,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的这一表述以及该条文在刑法分则体系中的位置,是解读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客观方面的基础和依据。由于民事、行政案件事实本身纷繁杂乱,相关的法律规定分散庞杂,民事、行政审判结果的弹性空间也比较大,再加上司法人员执法水平的相对低下,在司法腐败较为严重的背景下,对于枉法裁判结果的性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而保证法律(良法)在司法中的正确适用,正是司法公正的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要求。所以,司法者枉法追诉和枉法裁判,是与司法宗旨水火不容的两种司法渎职犯罪。然而,当前此类犯罪率却是高得惊人,在有些地方仅裁判领域因此而被查处的就占该地所查处的渎职侵权犯罪的70%以上。如果进一步追问,另一个问题又呈现于我们面前:这里只是关于审判人员枉法裁判的统计,而公安、检察人员枉法追诉的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