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威宁黄牛是贵州省本地牛的地方牛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东部的威宁、赫章、毕节、纳雍等县,是贵州省西北高原地区的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该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矫健灵活、疾病少、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肉质鲜美、细嫩多汁等优良特性,是中国地方牛品种基因库的宝贵资源.生活在贵州高原地势最高的高寒山区(海拔1000~2800m),由于强烈地质切割,形成了谷地幽深,峰峦迭嶂,高
【机 构】
:
贵州省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威宁县乌撒牧业公司,贵州威宁553100 威
【出 处】
: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七届技术交流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宁黄牛是贵州省本地牛的地方牛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东部的威宁、赫章、毕节、纳雍等县,是贵州省西北高原地区的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该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矫健灵活、疾病少、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肉质鲜美、细嫩多汁等优良特性,是中国地方牛品种基因库的宝贵资源.生活在贵州高原地势最高的高寒山区(海拔1000~2800m),由于强烈地质切割,形成了谷地幽深,峰峦迭嶂,高差悬殊的特殊地貌,气候温凉,草山宽广,牧草资源丰富,适于牲畜放牧.为了提高本地黄牛的生长速度、肉用性能和产区农户的经济收入,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引进了安格斯牛对威宁黄牛进行杂交改良,为建立长期有效的威宁黄牛杂交改良体系打下基础,毕节试验区的肉牛改良效果是贵州省肉牛业发展的代表,在全省肉牛产业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其他文献
近年来,肉牛规模化繁育场发展迅速,提高母牛产后复配率,提高母牛产后两情期产犊率,减少犊牛死淘损失,提高犊牛断奶体重,是肉牛繁育场关键生产性能指标.本文以该饲养目标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围产期和带犊哺乳期母牛以及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和饲养工艺,希望对肉牛繁育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规模化肉牛繁育场,围产期和产后母牛以及犊牛的饲养管理,是繁育场饲养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满足母牛和犊牛的营养需要,
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基本环节,繁殖率是牦牛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增加牦牛数量、提高牦牛质量的必要前提.母牦牛妊娠期平均255d(250~260d),具备1年1产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牦牛以自然放牧为主,管理粗放,极大地限制了牦牛的生产效率.自然繁育牛群中,繁殖率一般为60%~75%,繁殖成活率为45%~75%.母牦牛初情期一般在1.5~2.5岁,初配年龄是2.5~3.5岁.牦牛繁殖力低,一般2年1
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遵循父系遗传,单倍型完整,突变率低,不易受重组和回复突变的影响,通过对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阐明动物的父系起源和驯化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标记已广泛用于全世界家牛的父系起源研究,发现普通牛起源的家牛具有Y1和Y2单倍型组,瘤牛起源的家牛具有Y3单倍型组.Bonfiglio等1利用USP9Y基因内含子26上的一个81bp的插入和一
中国草原红牛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持育成的中国第一个肉乳兼用品种,以增重速度快,肉质细嫩而闻名,产品曾远销香港.目前,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是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牛种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肉性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有关单位,以利木赞、红安格斯为父本,以草原红牛为母本开展了系列杂交改良工作.本试验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中国草原红牛生产的一代公牛(简称:安草F1)和草原红牛公牛为研究对象,对比了12-1
牦牛选育与杂交改良是牦牛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牦牛品质、增加良种数量、改进牦牛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不断扩大和改良提高现有牦牛品质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步骤.长期以来,牦牛产区普遍存在对牦牛品种选育工作重视不够,即重生产、轻选育提高的状况,使牦牛的性能和遗传品质改进处于停滞甚至退化状态.据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的牦牛产区的调查和测定表明,牦牛品种特性普遍存在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牦牛体格变小,生
牛活体采卵(OPU)具有能够在短期内大量扩繁遗传背景清楚的良种牛、大幅缩短世代间隔等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OPU作为多种技术的集成技术,其应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采卵频率、品种、激素的调控等.怎样解决和优化这些因素对于OPU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中国地方良种之一的延边黄牛为供体探讨以上因素对OPU的影响,并以延边黄牛为供体获得的OPU-IVP(体外生产)胚胎,以
与其它畜禽品种相比,肉牛(包括黄牛、水牛、牦牛和奶牛)具有单胎、繁殖周期长的特点.这因为肉牛具有较长的妊娠期,也就意味着母牛在妊娠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刺激的机率要多于其它畜禽品种,极易引起母牛发生不孕、死胎和流产等情况,是造成母牛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母牛养殖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优质犊牛,母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生产犊牛的数量来体现.所以,如何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和保证犊牛的成活率就成了集约化母牛养殖
近年来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促进了肉牛育种方法的革新.从过去低通量、耗时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标记(RFLP)到如今高通量、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因检测效率大幅提高.随着肉牛基因组序列图谱及SNP图谱的完成,基于高密度SNP标记的牛全基因组选择成了牛育种的新热点.本文通过综述高密度SNP芯片分型技术,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不同国及不同肉牛品种中的应用情况,旨在表明新型遗传技术的发展必
肉牛体外胚胎生产过程中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外源添加抗氧化剂对于细胞维持氧化、还原水平起到积极作用.褪黑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抗氧化剂,能消除部分有害的氧自由基(ROS),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本研究旨在探究外源褪黑素对肉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了探讨褪黑素对肉牛体外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对体外成熟液(TCM199),受精液及胚胎培养液(SOF)添加不同浓度(0、10-8、10-9、1
鲁西南是鲁西黄牛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养牛业从役用型向肉用型转变.利木赞是法国著名的大型肉牛品种,体重最高可达1500公斤以上.为了保留鲁西黄牛这一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临沂综合试验站和岗位专家陈宏、张扬、雷初朝在调查论证区域改良方案中确定用利木赞改良鲁西黄牛,在稳定鲁西黄牛优质基因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