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建安全,共享和谐”,秉承这个理念,沈河区于2006年5月启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几年来,在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和省、市安监局的指导下,沈河区从成立跨界合作组织入手,统 筹规划、系统推进,整合各部门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把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夯实安全生产 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有效地把安全社区创建与日常安全 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与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安全社区为载体,共建、共享、多元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创建格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地区事故总量总体平稳,各 类伤害事件逐年下降,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高,实现了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要确立为一把手工程、体现民需民意、突出区域特色、强化全员参与,以及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等安全社区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城市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物理空间,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我国的社会变迁在城市空间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建国初期的较为均等的城市空间分配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空间分异,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关系结构以及这种管理体制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基丁结构和个体层面的双重空间社会排斥,这两方面的排斥力造就了目前城市的空间分异现象。
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以来,房地产业一直呈高位运行,高速增长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由于住房需求过人,而供给有限,房价一路飞涨,越米越多的城市居民买不起甚至也租不起房子。因此,政府开始加人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各地政府推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却造成了没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障房的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尴尬局面。本文
近代中国城市--这里主要是指发展比较快的城市,没有出现诸如美国城市的“郊区化"趋势,而是出现了“中心化”的趋向,即资源和财富向城市中心区流动,结果形成了社会上层聚居中心区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商业、住宅投资的“中心化”。事情的另一端便是“边缘化”趋向:社会下层向城市边缘流动并形成下层聚居的边缘区。这里所说的边缘区,是指在空间上有明显界线的边缘城区,在人口构成上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层。
一、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据史料记载,城市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中美洲等处。在工业化时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城市化进程达到一个高峰。随着工厂的建立与交通的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产业工人往往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最后,由于城市中市场的集中与集聚,进一步把更多的工业企业、人口、资金、物资吸引到城市中,使城市的规模和范围急剧扩大。英国在
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重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已经成为了国际思潮,中国也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最早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其核心是“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用中国山水诗、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曾参与过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达拉斯和圣保罗的城市规划的美籍华裔城市规划专家卢伟民先生,结合东方文化特点
本文旨在以笔者过去有关两个妈祖信仰圈的研究为基础,论述两个信仰圈不同的组织型态,以此说明信仰圈的旧定义与新定义。并尝试从民俗曲艺与武艺的阵头文化及所牵连的漳、泉之族群文化说明在这两个信仰圈所呈现的区域文化差异。
本文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民间契约文书为重点,审视清代梅县宗族文化的展演与传统社会生活。在解读民间契约文书的基础上,通过契书看家族的结构与功能、宗族经济的功能、地方宗族的互动、家庭妇女的地位、传统社会与俗民生活等。
本文的首要目标是以有关宋代以前中国西南地区历史的先行研究及笔者迄今为止的主要是明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为基础,并增加若干的补充,揭示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由“非汉族”的世界向“汉族”世界转变的历史过程。其次是通过这一工作,笔者将假设性地提出中国,尤其是南方历史研究中的必要视角。
本文通过地方社会对于一个女人生命之完整意义的界定,对于女人生前和死后祭拜与安身世界之安置的连续过程,来理解经由不同地方社会的习俗所形成的区域性特质,及其背后所显现出的女性人观。
本篇文章所描述的是一个地域性社群里世系组织和婚姻的构成,这一问题牵涉到人类学中所谓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的相关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