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项目主要为开发一组薄型防风防水绒类针织面料,稳定其生产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生产.该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风性、防水性,且面料轻薄、手感细腻、柔软、顺滑、穿着舒适.为此,分别从起毛(也称拉毛)、梳毛以及剪毛工艺出发,针对性的对该面料的拉毛强度、拉毛次数、梳毛强度以及剪毛程度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由此制定出了符合本项目要求的拉梳剪工艺,确定了稳定的生产技术,从而确保了产业化生产的稳定与持续.
【机 构】
: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504
【出 处】
:
“恒天立信杯”第29届(2016年)全国针织染整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主要为开发一组薄型防风防水绒类针织面料,稳定其生产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生产.该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风性、防水性,且面料轻薄、手感细腻、柔软、顺滑、穿着舒适.为此,分别从起毛(也称拉毛)、梳毛以及剪毛工艺出发,针对性的对该面料的拉毛强度、拉毛次数、梳毛强度以及剪毛程度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由此制定出了符合本项目要求的拉梳剪工艺,确定了稳定的生产技术,从而确保了产业化生产的稳定与持续.
其他文献
以珠三角地区城镇燃气管道沿线的树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管道两侧5m范围内树种进行开挖调研,分析了树木根系对管道防腐层和管道本体安全状况的影响,将树木根系对埋地管道的危害情况分为三个等级:1级安全;2级中等危险;3级危险.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等级的树木根系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科学合理地保障管道安全运行,有效提高埋地管道的安全监管水平.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涡流阵列(ECA)技术—动态提离补偿,对焊缝表面检测的应用.使用这种新技术的MagnaForm探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焊缝表面不规则几何外形或涂层而产生的提离干扰.相比较于传统的表面检测方法如磁粉检测(MPT)、着色渗透检测(DPT)和涡流检测(ECT),该技术具有非常优秀的穿透涂层检测能力,以及一定的缺陷深度定量能力,操作也更加方便、快捷,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活性艳蓝KN-R是纤维素纤维针织面料染色主要的蓝色染料品种.活性艳蓝KN-R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粘结等溶解困难的问题,通过烷基马来酸单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来提高活性艳蓝KN-R的速溶增效性能.以烷基马来酸单酯的复配物作为增溶助剂,探讨了烷基马来酸单酯对活性艳蓝KN-R的提升力、上染速率、固色率等染色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染色织物的色光及各项色牢度性能.结果表明,烷基马来酸单酯复配物的最佳用
针对焊接残余应力测量在管道焊接中的重要性,对目前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综述.简述了现有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给出了选择应力测量方法的原则及方法.
探讨了环保无味载体DM-2308用于涤纶织物低温染色时不同温度、时间、pH值和用量对染色织物得色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用量为3%,工作液pH值为4.5~6.5,110℃染色60min,得色量可以达到130℃高温高压常规染色工艺的91%以上,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与常规染色工艺基本一致,且染色后织物无异味残留.
试验多种荧光增白剂对锦氨织物进行漂白染色,测试加白后白度和模压后白度,并进行对比,筛选出最佳荧光增白剂NFW进行增白,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染色温度95℃,pH值控制在5.0~6.0之间,酸性匀染剂P用量1g/L,抗酚黄变剂N用量5g/L,成品定形温度控制在110~130℃,选用软油S,锦纶抗热变整理剂T用量25g/L,并建议模压温度180~200℃,模压时间180~210s.大生产增白效果和
微生物色素是通过真菌、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一类天然色素,由于具备丰富的色彩种类、独特生物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和对环境友好性,研究发现部分微生物色素对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着色性,可用于纺织染色研究中.文章主要针对已发现的可纺织用的微生物色素资源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阐述多功能一浴剂在涤氨针织物浸染中的应用实践,并对其在染涤氨超细纤维织物应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阐述了前处理助剂精炼酶替代传统液碱,低温精炼剂降低前处理温度,低温皂洗剂降低染色后处理皂洗温度,高效还原剂替代传统液碱与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低温40℃染色替代60℃染色等常见几种节能减排染化料大生产应用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大货生产中要扬长避短,加强生产管控,才尽可能运用到最大效益化.
探究了漆酶酶促茶叶色素的催化氧化作用及其在棉织物染色中的应用.分别讨论了漆酶用量、温度、时间以及pH值对茶叶色素的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和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以及染色pH值对棉织物的染色效果的影响.对茶叶色素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变化.对染色棉织物进行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日晒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酶促茶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40g/L、温度50℃、时间120min、处理pH值为5,对棉织物染色工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