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Z区块新近系复合浊积水道演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b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刚果Z区块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时频分析理论及地层切片技术,分析讨论区块内发育的两种浊积水道复合体的内部沉积过程。针对不同的水道复合体,利用LandMark解释工具和不同厚度水道砂体所对应的单频地震数据,对水道发育层段进行内插,制作地震属性切片,根据属性平面分布特征识别地震能量异常区,再反馈至地震剖面进行不同时期水道形态的精细刻画,准确描述浊积水道砂体的空间展布,完成复合水道内部沉积过程的研究。该方法在刚果Z区块复杂切割的复合水道演化及资源量计算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之功效。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日本JAXA提供的ALOS PALSAR升降轨数据,应用二轨差分干涉处理和像素配准的方法,获得了覆盖整个发震区域的同震形变场和地震破裂位移。本文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法去除了长波段的轨道误差,另外也通过回归分析去除了跟地形相关的大气延迟相位,获得了精确的同震形变场。本文采用四叉树算法减少数据量,既提高反演的效率,同时也不会损失重要的形变信息。文中采用常用的Okada线弹性位错模型,结合InSA
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地震剖面及露头信息,建立了独山子背斜的初始构造模型。波动方程正演获得的合成地震剖面与地震剖面对比,确定了独山子褶皱前翼地层倾角及褶皱外形;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模型明确了主控断裂,确定了独山子背斜为一剪切传播褶皱;以平衡剖面原理为约束,运用运动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主控断裂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独山子断裂的断层要素。最终建立了独山子构造的定量化模型:背斜位于独山子断裂上盘,主断层倾角为43°,断
受印-藏碰撞远程效应向北传播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喜山中-晚期相继发生了三次重要的构造活动和隆升。柴西地区主要表现为喜山中晚期的两期成藏构成的两类油气成藏模式,受喜山晚期强烈走滑作用的影响,柴北缘发育特有的走滑-挤压构造体系背景下的三类构造。柴北缘油气成藏条件、喜山期两期成藏及其与构造形成的匹配关系决定了喜山早期继承性古构造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而走滑的调整、改造使得油气分布复杂化,走滑-
本文将通过两个研究实例,阐明细菌硫酸盐还原和高温硫酸盐还原也可以改变原生和次生沥青的光学性质和显微组构。扫描电镜-能谱联用技术可以用来确定生物气的有效源岩、剖析原油裂解伴随的高温硫酸盐还原过程。
本文基于重新处理的3D地震数据,结合岩心、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对塔中北斜坡层级层序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厘定了中下奥陶统的沉积层序特征。还识别了鹰山组内部两个4级层序界面,以中寒武顶部膏盐层作为基准面对下奥陶统层序进行了一系列古地貌图的恢复。研究区下奥陶统储层的发育特征是从上至下分别发育溶孔型、溶洞型、热液型以及白云岩储层,这几类储层的发育将大大拓宽塔中北斜坡的勘探领域及规模,为塔中地区年产40
烃源岩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密不可分,烃源岩研究需要关注有机-无机相互作用,重视有机质的赋存特征,突破传统的理论禁区,探索烃源岩中有机物质、无机矿物以及有机粘土复合体等对有机质和烃类的赋存、运移和聚集行为的影响,为我国的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服务。
本文以钻井、地震预测的火成岩宏观分布及勘探现状入手,充分应用岩心资料、实验分析数据及测井特征等,精细描述典型岩体的岩性组合、岩相模式、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类型等,在时空格架内建立不同旋回期次火山岩的可能成藏模式,在歧口凹陷烃源及油气运聚规律与火山岩分布匹配的框架内达到对油气勘探的支撑。  综合歧口凹陷火山岩时空格架内分布与烃源的匹配,新生界可能形成原生型、裂缝型储层,近源型油藏占优势,也可形成断层或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和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第三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四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灶”的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藏,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多类型圈闭成藏”的复式成藏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藏与源外找油,斜坡成藏与下坡找油,晚期成藏与源上找油,动态成藏与深层找气”的勘探地
四川盆地西部大量原次生气藏天然气烃类组分、非烃、碳同位素、轻烃指纹和氢同位素数据的测试、分析表明:研究区原次生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类似,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重烃含量低、含少量非烃、不含H2S,为典型的有机煤型气。原次生气藏天然气在成因类型基本类似的背景下其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同时在纵向上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主要体现了天然气成熟度和运移过程中分馏作用的影响。
曼格什拉克盆地以中生界地层为主,烃源岩主要为中-下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页岩,储集岩主要为中侏罗统砂岩,盖层以区域性分布的上侏罗统页岩为主。盆地内共发育3个二级构造单元:曼格什拉克-中乌斯丘尔特隆起带次盆、南曼格什拉克次盆和中里海次盆。根据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认为:最有潜力的勘探区位于曼格什拉克-中乌斯丘尔特隆起带西部近海地区;较有利的勘探区为哈萨克坳陷;另外,能在开发薄弱的乌兹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