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闪电定位系统(WWLLN)探测效率初步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电灾害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雷电活动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WWLLN(World-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闪电定位系统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和开发,建设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全球的闪电活动进行实时探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WWLLN 系统探测站点数目增长速度显著加快,WWLLN 系统使用闪电发生时产生的甚低频(VLF)波段(3-30kHz)电磁波信号进行工作,由于甚低频信号的传播特性使得雷电可以在数千公里外被仪器所探测到.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区域闪电定位系统还未能完全覆盖,此时对于能够在大范围进行闪电监测的WWLLN 系统就显示出了独特的优点.本文通过使用2009 年6、7、8 三个月,纬度 30°N 至 36°N、经度 115°E 至123°E 区域内的江苏省闪电定位(ADTD)系统与WWLLN 定位系统的数据,通过建立时间及空间窗口,以ADTD 系统数据为基准,评估了江苏省及周边区域内WWLLN 系统的探测效率.以地闪电流强度及探测时间两方面展开对探测效率进行了具体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两套系统反映出的闪电日变化趋势比较吻合,两者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1,呈高度相关.WWLLN 系统对地闪、云闪、总闪的探测效率分别为11.12%、1.162%和3.152%;对正、负地闪的探测效率分别为20.06%和13.93%,WWLLN 系统的探测效率在电流强度较小时呈现低谷状态,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探测效率逐渐增加,对于正闪的探测效率要高于负闪.WWLLN 系统对于小电流闪电的探测效率要低于ADTD 系统,探测效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电流强度.并且WWLLN 系统探测效率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夜间探测效率总体上要大于白天的探测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将重点开展泥石流发生与引发灾害的降雨历时关系的研究,为计算前期有效降雨量等参数提供降雨时段值,使计算结果科学合理。
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砂岩透镜体研究发现,在同一中到厚层的砂岩透镜体中,从砂岩透镜体表面向砂岩内部方向,孔隙度逐渐增大。为了弄清上述砂岩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临南地区为例,对砂岩透镜体表面与内部成岩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成因。
白云岩是一类重要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其成因一直是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认为,大多数白云岩是交代成因的,即通过白云石化作用而形成.白云石形成所需的物质来源即Mg2+的来源问题一直是白云岩研究中最主要的障碍,也是白云岩成因理论中激烈争论的焦点.多年来,众多地质学家都在用各种实验技术与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懈研究.
通过大量学者对古气候和天文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周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由地球轨道力导致的气候旋回不仅对全球气候和海洋循环具有调节作用,而且这些信号还能够记录在气候变化影响的陆地和海洋沉积系统中。本文主要介绍识别出地层中的地球轨道信号方法,使层序划分更加合理,建立准确的高分辨率天文地质年代表,成为强有力的定年工具。
本文主要研究准噶尔沙漠区表层结构特性,了解沙层纵、横向速度的变化规律,掌握区域厚度结构分布变化范围,可以改善因沙漠表层结构的异常变化对石油地震勘探采集地震波的振幅衰减和吸收的影响,提高信噪比,高信噪比。同时利用已获取的沙漠表层结构模型,解决因浅表层厚度、速度变化引起的静校正中、长波长问题,避免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畸变和失真。地震微测井是当前获取表层结构数据体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是创建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表
本文在对铀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对一级构造和二级构造的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侵入岩体特征与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研究,最后对其成矿机理进行讨论。
本文在对绿泥的成分特征后及温度进行分析,综合研究认为,绿泥石中的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Fe和Mg的置换反应,指示铀成矿形成环境为中-低温还原环境的含铁建造背景中,成矿热液主要是泥质岩来源的,部分来源于镁铁质岩石。
华庆油区地处陕西省吴旗县、甘肃省华池县境内,总面积约1670km2,是近年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之一.华庆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为延长组长63储层,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储层之一,其特点是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天然裂缝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发育.对于这种复杂特殊储层,怎样合理科学的对其有利成藏开发区块进行综合预测和分级评价,从而有效地优选出有利成藏区块进行油气田开发,对于提高其整体勘探开发效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NCEP/NCAR 再分析资料、Hadley 环流中心海表温度(SST)资料和降水资料,研究了1951—2010 年东北夏季降水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前期10—11 月暖池关键区(125.5o—135.5oE,15.5o—20.5oN)0—200 m 热含量高(低)是预报
利用京沈铁路客运专线辽宁境内沿线7个气象站2005年~2010年逐日大风资料及1970年~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铁路沿线的大风及雷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沈客运专线辽宁境内各站年平均大风出现最频繁的时间段是2至5月份,约占全年70%。偏北大风日数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7%,偏南大风的日数占全年总大风日数的37%。沿线各地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占全年雷暴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