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胡适和冯友兰创立"中国哲学"这门学科伊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范式问题,就一直为学界所争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强大,学人对建立"中国哲学"自身独特范式的热情越来
【出 处】
:
2015·第四届京津冀高校青年哲学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胡适和冯友兰创立"中国哲学"这门学科伊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范式问题,就一直为学界所争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强大,学人对建立"中国哲学"自身独特范式的热情越来越高.本文认为,与其建立一个自说自话的新范式,不如在旧有范式已经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多填补旧有范式的缺失.故笔者提出一个粗略的建议——"中体西用":即以中国的经典文本为核心,以传统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并用西学的方法来研究它.
其他文献
"事实"仅仅关乎"实存",而"现实"乃"实存"和"本质"之统一.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均将"现实"领会为"本质与实存的统一".从"事实"到"现实",这是一个逻辑上升过程,"总体性"便是其逻辑
在众多的传统环境伦理学家或是当代生态哲学家们眼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事实上,人与自然矛盾的实质,构建当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框架问题,它可以说,就是交往实践观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视角,透视都市消费空间形成的原因,阐释中国当代都市空间消费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中国当代都市空间消费的弊端.运用西方马克思哲学对中国当代都市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40年代中后期是第一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较为系统的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基于对西欧历史的考察以分工一所有制为依据对
当前对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对互联网认识的误区也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实践上的困惑,也引发了互联网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意识形态斗争、社会管理等
在全球化浪潮下,当代中国遇到了两个问题:其一,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二,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强势扩张.两者相佐,使得我国部
追求公共性是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开启了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新的转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公共性转向也是马克思实践
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体现为市场原则对日常生活的全面侵占.共产主义方案是一种黑格尔式的解决方案,其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性否定,这种否定能够促成概念的螺旋式上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归入共和传统。马克思认为“政治共和”仅实现了政治国家的解放,由于市民社会内部“私人的等级”的存在,人依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扬弃和超越“政治共和”,实现“社会共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人的解放。当社会完成了内部的“社会解放”和外部的“社会的解放”,人类共同体将演进到马克思理想中“社会共和国”的应然状态。
儒家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人间秩序的安顿,而这与西方宗教的概念似乎大相径庭,新儒家的学者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有别于"宗教"的"宗教性"概念.区别于西方宗教的"外在超越"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