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来源 :中国发明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意识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各种形式的创新意识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虽然每一个层面的创新意识都能指导人们去创新,但其表现的力量和自觉程度不同。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新思维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新成果的一种思维。
其他文献
教学本身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政治理论课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重要任务,从教学方法创新入手,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介绍了高校创造教育的现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对高校创造教育的要求,制定了新形势下高校创造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方法。最后对斯坦福大学的创造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概述。
本文介绍了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具体含义,指出了现行高等教育中迫切需要,通过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来加强素质教育。
本文介绍了几个历史上的创新实例,用四阶段论分析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创新过程,并对创新过程中的“复合嵌套式二阶段论”做了探讨。
将创造、创新进行到底,也就是在创新教育中努力将创造、创新"知行合一",把成己、成思和成物有机联系在一起,培养自主的创造、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北京化工大学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四层次”精品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育,实现学生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注重基地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教改特区”;“产学研”相互促进,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开展多层次的课外科技活动,从而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应当以史为鉴,建立有利于开展创造教育的环境。高校通过创造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通过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服务于社会,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通用发明方法及其基元词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对典型的发明实例进行了全面剖析。通用发明方法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进行方法创新和推广新的发明方法,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而且也有助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可拓学的进一步完善、融合和发展,也将推动创造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深入。
本文重点分析了“挑战杯”竞赛与创造教育的关系,以及北京农学院利用“挑战杯”竞赛推动创造教育的具体对策。
本文分析了创新能力与信息获取利用及加工处理能力的密切关系;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与信息素质奇偶碍于的密切关系。探究了能将创新素质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载体,以及可用于协同进行创新素质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的教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