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认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全身多处骨转移伴骨痛患者28例,年龄58~94岁,平均(69.3±8.2)岁.入选条件:1、骨扫描显示须为成骨性转移灶,即显像剂浓聚较正常骨增强,溶骨性为主者(不摄取89Sr)不入选;2、没有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症状;3、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4、治疗前后6~8周内未行外照射放疗;5、无感染、发热、恶病质;6、血象WBC≥4.0× 109/L,RBC≥3.0× 1012/L,PLT≥100×109/L;7、预计生存期≥6个月.对照组22例,单独用唑来膦酸治疗:4mg/次,每4周1次;联合组6例,联合应用89Sr和唑来膦酸治疗:89SrC12148MBq(4mCi),每3个月注射一次,注射89SrC12后第1周开始应用唑来膦酸.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至6个月.结果:两组对比分析:(1)对照组与联合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CR+PR+MR)分别为72.73%(16/22)和83.33%(5/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分别有77.27%和83.33%的病例镇痛药量减少或停用,差异显著;(3)两组治疗后生活活动能力(KPS评分)平均提高分别为18.86分和20.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9Sr静脉注射后很快聚集于成骨组织,其在转移灶内沉积的量为正常骨的2~25倍,其辐射效应可有效的杀伤癌细胞,缩小病灶.同时89Sr还可以降低碱性膦酸酶和前列腺素,有利于减轻骨质溶解,促进骨质修复,达到止痛的目的.唑来膦酸钠的作用机制是对骨骼有很强亲和力,它被吸收至具有代谢活性的骨骼表面,药物与破骨细胞接触,抑制破骨细胞成熟,抵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同时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从两种药物治疗骨转移灶的作用机制来看,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因此,联合应用89Sr和唑来膦酸可以提高对前列腺癌转移性骨痛的有效率,可减少镇痛药用量,延长疼痛缓解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