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提高小儿外科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

来源 :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精神,减少患儿痛苦,提高血液样本送检合格率,2011年2月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采用项目管理形式对全科31名护士进行静脉采血调查与培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项目的实施,提高病房护士科学管理意识,通过科学评估、主动学习、持续改进,有效降低小儿外科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护士自身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病员满意度提升。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其思维形式能促使护理管理者主动发现向题、解决向题,有效提高病房细节管理质量。
其他文献
某院肿瘤科自2005年10月开始开展PICC,现已成功置管2000余例,其间发现4例PICC留置其间导管头端异位患者。文章介绍了导管头端异位的临床表现,并阐述了相关护理对策。
为了系统分析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文章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对静脉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类型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操作息息相关,必须引起每一位护士的高度重视,要提高配液、输液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把好操作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静脉输液小组以“一切为了病人安全、确保静脉治疗质量”为工作宗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对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推动了该院输液治疗学科的发展,改善输液治疗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收获经验、改进方法,确保输液优质服务的连续性。
对2011至2012年某院带有管道病人123例,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人为肺炎克雷伯菌,2人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人为穿刺点感染。通过对这四例病例的导管感染情况分析,介绍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感染的因素,并提出了感染的预防措施。
文章以收治的92例早产儿为例,分析了早产儿在静脉穿刺中出现输液外渗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下护理干预措施,使输液外渗率大大减少,且无出现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正确选择静脉进行穿刺对输入血管活性药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门诊输液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护理措施落实,加强环节流程的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笔者体会: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执行的环节: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提高人性化服务护理安全是取得满意的根本;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使患者积极配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从2010年1月开始实施MSCT增强扫描温馨静脉流程,将人文关怀、健康教育融入操作过程之中,沿着操作的路线增加护患沟通与健康宣教等服务环节,做到打一次针是一次护患交流、一次情感交流、一次健康教育,从而显示护士的技术品德,让病人感到医院的温馨,同时创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军队住院干部均为老年人,对于身体各组织器官已经衰退的老年病人而言,如何在静脉输液中杜绝和降低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静脉输液的弊端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因素,提出应避免人为的输液微粒污染,减少微粒带给人体的危害;抓好继续教育,不断掌握业务新动态;认真观察,合理选择静脉;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防止渗漏;做好健康宣传,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强化查对制度,确保输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自2003年1月启用新的门诊输液室后,更注意科学管理,进行输液流程的再造,运用环节管理,使质量提高,投诉纠纷下降,患者满意率上升。针对门诊输液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输液环节流程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的满意率和差错的发生率从控制和纠正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指出,应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有色总医院普外科实行优质护理管理,目的在于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及政府满意的目标。文章介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内容,并详细阐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实施措施,指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普外科护理工作满意度从91.5%提高到97%,健康教育知晓率从88%上升到98.0%,实现了护理纠纷零投诉,护患沟通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