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高边坡危岩体稳定性研究

来源 :浙江省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展过程中,由于枢纽布置范围大、开挖工作面多,形成众多危岩体分布于高陡工程边坡上,其稳定性问题在抽水蓄能电站勘察研究中具显著性和普遍性.本文扼要列举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危岩典型实例,其目的为说明针对具体工程而言,对电站建筑物选址方案优化有较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以白云石矿为脱硫剂,研究了不同脱硫温度、不同Ca/S比和添加CaCl2.2H20改性剂对燃煤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白云石矿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在空气流量200ml/min,Ca/S=2,随着脱硫温度升高脱硫效率逐渐增加,900℃时,白云石脱硫效率可达75.23%.随着Ca/S增加脱硫效率快速增加,Ca/S超过2后脱硫效率缓慢增加.白云石中添加CaCI2.2H20改性剂可以明显提高白云石脱硫效率
本文从浙江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着手,深入剖析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斑岩型是我省有色金属成矿的主要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大致可划分为古-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6个时代,以中生代为主要成矿时代.在对浙江有色金属矿产不同矿床类型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批精测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的获取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
金衢盆地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上世纪20年代,先后曾有多家地勘单位及科研院所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过详细研究,本次笔者通过资料收集、路线调查、剖面测制、综合研究等方法,对金衢盆地白垩纪衢江群暗色层系的分布特征、生烃条件、储集特征等进行探讨,初步分析了油气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圈定衢州樟树潭区块有进一步工作的潜力.
浙江油田苏北油区属于低渗高凝油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层动液面深,供液严重不足,需要小泵深抽.而小泵深抽又受到抽油机额定载荷和抽油杆自重的局限,下泵深度受到一定限制,以至造成油井生产能耗大,泵效低.抽油机减载器依据其特有的工具结构,可以产生向上的举升力,从而有效地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加深泵挂,降低能耗.该装置已在矿场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浙江省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对于提高浙江省中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程度大有裨益,如有所突破则有利于缓解浙江能源短缺问题,现实意义重大.我国在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形成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成藏理论,指导扬子地块及周缘页岩气调查系列突破.近年来湖北及皖南地区页岩气勘探相继取得了突破,充分说明了中下扬子地区的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地层中,在合适部位中不同形式地赋存着煤层气、页岩气
下扬子南部,浙皖赣交界,南华纪至下古生代是一个由华南洋插入下扬子块的拗拉槽,江绍拼合带A型俯冲成前陆盆地.主要特征是新洋盆形成后的沉积层序类似冒地槽演化规律,同沉积断裂分块控制沉积构造演化,拗拉槽分初成、成熟两期,台包槽格局分台地、台缘、槽三区,形成浅水、过渡、深水三种沉积类型.槽区沉积厚度是台区近5倍.中晚奥陶世之交发生A型俯冲,形成同造山期前陆盆地层序,分复理石、磨拉石两期,形成平行俯冲带沉积
浙江长兴"金钉子"自然保护区,由于前期矿山开采及其后续未对揭露的剖面进行系统良好的治理和保护,六个剖面皆存在表层岩体松动破碎、裂缝发育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外界风化作用下稳定性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地质灾害问题.通过人工清坡排险、设置拦石槽、被动防护网治理各剖面,增设游步道路打通各剖面,增加科普展示牌,开拓科普教育景点,丰富游览内容.保护了现有剖面,开发了旅游资源、挖掘未来潜质.同时介绍了施工工艺及施工中
为研究根系吸收水分作用下,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水流运移规律,本文以包气带土壤水流运移理论为基础,综合采用野外大田监测试验和HYDRUS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南疆典型植棉模式下,非饱和带二维土壤水流运移模型.结果表明:加入根系吸水模块后,模型识别、验证结果较好(Ceff m大于0.9),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均衡期内棉花根区土壤水流运移的结果,识别后的土壤水力参数可为该地区膜下滴灌棉田水流运移模拟提供理论依
永康市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永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统计表明,永康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六大类重要的地质遗迹.本文重点介绍了永康市典型的地质遗迹特征,并针对永康市地质遗迹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通源乡拥有高达94%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植物种类丰富,同时也是香榧的原产地和香榧文化传承地,大面积崩塌堆叠而成的岩块与香榧树形成"巨石榧林"相映成趣的独特景观.在这些生态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地学和农业科普为支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平台,构建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宜居、宜游现代化乡村的资源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