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常规结合局地非常规观测资料,对福建省2010年6月13-27日持续性强降水期间的两场大暴雨过程,即6月18日(简称“6.18”)福建省西北部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和6月22日(简称“6.22”)福建省中部沿海局部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环境场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18”属典型的前汛期对流性暴雨,降水集中在18日白天,3小时降雨量达194.5mm,创下6月连续性暴雨过程3小时降雨量
【机 构】
:
福建省气象台,福州 350001 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福州 3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结合局地非常规观测资料,对福建省2010年6月13-27日持续性强降水期间的两场大暴雨过程,即6月18日(简称“6.18”)福建省西北部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和6月22日(简称“6.22”)福建省中部沿海局部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环境场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18”属典型的前汛期对流性暴雨,降水集中在18日白天,3小时降雨量达194.5mm,创下6月连续性暴雨过程3小时降雨量之最,具有区域大且集中、降雨强度大的特点;“6.22”则属副高边缘暖区对流性暴雨,降水集中在22日傍晚到夜里,1小时降雨量达100.3mm,创下1小时降雨量之最,具有突发性、区域小且集中的特点.(2)“6.18”降水开始时间与急流日变化有关;“6.22”则与太阳辐射有关.(3)降水持续时间与沿降水系统移动方向的尺度和移动速度有关.“6.18”降雨云系反复生成并经过同一地区,雨强大持续时间长;“6.22”降雨云系移速快,雨强大持续时间短.(4)水汽条件上看,“6.18”从孟加拉湾到福建以及南海到福建形成两条水汽输送通道;“6.22”只有南海到福建一条水汽输送通道.“6.18”暴雨前高湿降压;“6.22”则是升温降压.(5)“6.18”探空曲线为上干下湿,“6.22”整层都比较湿,气层近中性或弱位势不稳定;“6.22”CAPE值比“6.18”大得多.(6)“6.18”高空槽叠加在锋面上,槽底位置较南且低空西南急流强,系统上下配置坡度陡,强降雨区正好落在温度脊前的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处左侧强烈的不稳定区里及水平风速切变线一带;“6.22”高空槽在锋面东北部,低槽在东移的过程中,其前方出现的正涡度平流引起低层减压,使得槽前下方的福建中部沿海容易形成切变线、低值系统,其附近水平辐合明显.副高东退,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下,其西北部有静止锋、低压等系统逼近,产生对流性不稳定强降水.(7)两场大暴雨都与低空风场和地形之间的配置即地形强迫上升运动有关.
其他文献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观测站1972~2009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选取8个极端气温指数和5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38年,炎热日数呈增加趋势,寒冷日数、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寒冷日数和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中东部县市热指数的增加趋势和冷指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弱的升高趋势;最高气温极小值和最低气温极大值则呈显著升高趋势.
通过三种思路构造出保定气温变化的不同背景气温序列,分析近33a(1979—2011年)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保定站与郊区背景站气温资料得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增暖幅度为0.15℃/10a,城市化贡献率为30.3%.2)用NCEP/DOE的2m气温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得到的城市化增温幅度为0.24℃/10a,分离出的城市化贡献率为48.08%.3)比较城市站与山区背景站资料得出年均
文章利用呼和浩特、包头、集宁、乌海、东胜、临河、巴彦浩特、锡林浩特、赤峰、通辽、乌兰浩特、海拉尔站1971~2010年每天4个时次(02、08、14、20时次)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城市灰霾的分布特征以及出现灰霾时的相对湿度、平均水平能见度、二分钟平均风速、风向特征和天气形势.研究其分布特征和规律,可为我国灰霾天气的预报和防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区域性的污染治理提供帮助。得到
利用青岛崂山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和青少年基地自动气象观测站2008~2011年的4~10月逐日观测资料,分析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世园会园区的气温、降水条件,并对影响植物生长的霜冻、冰雹、雷暴、大风等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应对世园会举办期问可能发生的高影响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除干旱、大雾和雷暴外,霜冻、冰雹、大风、暴雨、高温的月平均发
利用马鞍山气象站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及2012年马鞍山城市统计资料,分析马鞍山极端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对马鞍山城市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马鞍山1960-2010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24℃/10a和0.54℃/10a的线性倾向率显著增加,极端最低气温在1992年前后存在明显的增暖性突变.马鞍山城区和郊区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但市区增温率高于郊区.马鞍山高温日数在城区、郊区都呈
根据2002~2012年近11年来亳州地区大雾资料,统计了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年平均大雾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亳州中北部,东南部最少.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月平均雾日呈“两峰一谷”型分布,即1月和12月最多、8月最少.大雾通常开始于夜间20时~次日8时(以5~6时最多),结束于7~13时(以9~10时最多),持续时间大多在1~14h,其中持续1~3
暴雨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笔者通过对萧县降水资料、2010年9月7日暴雨天气过程及城市建设、地形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探寻该县暴雨发生的月年变化规律,以及本次沥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城市沥涝减灾措施.
本文利用1980-2010年(31年)北京地区19个国家标准气候站能见度观测资料及道面专业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最优插值法差值,分析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分布和演变特征,研究影响能见度的可能因素,探讨城市化对能见度的可能影响,探讨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为空气质量预报、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得出:80年代、90年代低能见度(Vis≤1km)累计日数多,城区东部存在“混
介绍了精细模拟街区尺度风场、湍流场与气态物质扩散过程的数值模式——北京大学街区尺度模式(Peking University Block Scale Model,PKU-BSM)的理论框架,运用CEDVAL(Compilation of Experimental Datafor Validation of Microscale Dispersion Models)和Thompson风洞实验数据集对P
为了解基于集合系统的中期天气预报技巧评估技术的相关理论研究,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并通过——预报技巧及其表征方法、离散度及其表征方法、集合离散度与预报技巧的关系、评估可预报性和可预报性与环流形势的联系五个方面的研究状况作概述分析.结果表明,集合离散度和预报技巧的表征方法的选取、集合离散度与预报技巧的关系是否存在、强度如何、适用范围,以及与环流形势的联系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为针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