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中低产田遥感调查与研究--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

来源 :2006环境遥感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试验区,提取引入了与中低产田直接相关的耕地、土壤盐渍化、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等多源多层专题信息,利用复合分类和主导因子判定的方法,完成了中低产田的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失相干(Decorrelation)与大气波动是影响重复轨差分干涉测量(D-InSAR)进行地表形变信息提取的主要因素。相干性降低使得干涉纹图在空间上表现为不连续,难以完成相位解缠。重复观测时大气波动引起的相位延迟在空间域上的不均一分布则降低了D-InSAR提取形变信息,特别是空间范围覆盖较大的形变场的精度。尽管空间基线和时间基线的变化,仍然存在部分雷达目标保持着较高的相干性,这些离散分布的相干目
数据质量分析是遥感机理/应用研究(尤其是定量遥感)首要和关键一步,直接影响遥感反演的精度和遥感应用的效果。本文使用了一种基于扫描条带重叠区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激光雷达(LiDAR)数据质量/误差进评价,分析误差来源,并分别对数据的随机和系统误差进行校正。
利用雷达遥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海面溢油,动态监测溢油变化。本文在分析海洋溢油特点的基础上,引进雷达遥感检测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总结目前存在技术问题,并指出了及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
差分干涉雷达技术获取地表形变具有极高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的地表覆盖能力,采用差分雷达干涉(DINSAR)技术为煤矿区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本文以柳林县地区煤矿采空区为试点,研究差分干涉SAR对煤矿采空区的地面小尺度形变进行检测和监测的关键技术方法.对得到的两幅间隔70天的VV极化成像模式ENVISATASAR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中
“数字黄岛二三维动影像系统”以青岛市黄岛区域内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黄岛多种功能分区规划等资料为基础,用国际先进的三维数字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真实地展示该区域二、三维不同视觉效果的地理地貌和城市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展示黄岛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市框架和良好的招商地理环境,方便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辅助分析与辅助决策等服务。该文主要介绍了利用Skyline完成系统建设过程的一些作业方
河口地区受入海河流和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其生态环境脆弱,岸线多变。遥感方法对监视岸线变化有效可行,而且成本较低。对珠江口东部1979年以来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的岸线,结合地形图取得近几十年来的海岸线变化特征,认为南沙区和蛇口半岛是岸线变化最快的两区,而淇澳岛区和交椅湾区的变化相对较小。南沙区岸线变迁以沉积作用和围海造地形成的岸线向海延伸为主,且延伸速率从1966年至2000年明显增大,但2000年后
黄河水源是控制黄河三角洲湿地发育的主导因素。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黄河径流特征不断变化,先后历经了丰水期、断流、改道、流域统一配水、调水调沙等事件,在水沙环境的不断改变下,黄河三角洲岸线长度、陆地面积、新生湿地面积及其土地覆盖类型与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黄河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出发,利用多期多源遥感影像对比监测了1999年后至今的黄河口在造陆面积、岸线方面的变化,分析了新、旧水沙环境下黄河口的
监测植被长势动态变化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状况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检测到人类或气候作用引起的变化。本文利用2004年—2005年间10期MERIS影像数据,以福建省为例,探讨MERIS数据在区域植被长势季节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MERIS数据用于区域植被季节变化监测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比较了MERIS数据几种NDVI植被指数,提出了利用bandl0和band8波段组合改进MERIS植被指数(NDVI)
本文利用1987年、2001年两期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数据,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以疏勒河流域为例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预测表明,疏勒河流域2010年后景观变化趋势是:水体、湿地、戈壁裸岩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进行遥感自动检测变化分析、GIS空间分析研究,生成土地动态变化系列图,并简单探讨了土地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