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典理论认为免疫球蛋白(Ig)是由B淋巴细胞合成的,而近年来一系列证据已经明确很多非B细胞(如肿瘤细胞,上皮细胞等)都可产生Ig。Ig表达的前提是Ig基因的功能性重排。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一事件同样出现在非B细胞中。前期已有研究证明了正常小鼠上皮细胞中有重排后μ链转录本在。然而对于其是否产生其他类型的Ig尚不清楚,并且尚不清楚其表达的Ig特征与B细胞来源Ig相比是否相同。目的 :为了排除B细胞的干扰,我们重点以B细胞缺陷小鼠μMT为模型,探讨了肝上皮细胞中不同类型Ig的表达情况,以及肝上皮细胞来源的Ig的转录本遗传学特征。方法 :以B细胞缺陷小鼠μMT肝细胞为模型,在确定小鼠体内没有B细胞的前提下,首先用胶原酶,DNA酶等将其肝细胞制备为细胞悬液,然后用CK18作为筛选标志分子,经流式分选获得小鼠肝脏上皮细胞,再通过RT-PCR,WB以及质谱测序等方法检测不同类型Ig的表达情况,并且对获得的大量肝脏上皮细胞的转录本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一、RT-PCR的结果显示,μMT小鼠肝脏上皮细胞中存在Ig M、Ig G、Ig A、Ig D的转录本;二、质谱分析显示μMT小鼠上皮细胞中有Ig M、Ig G、Ig A的存在;三、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所获得的肝上皮细胞来源的Ig可变区转录本为功能性重排产物;2)同一只小鼠的肝上皮细胞中Ig M重链可变区的重排模式并没有出现在其它重链的转录本中,提示在肝上皮细胞中不存在经典的类别转换机制;3)Ig M以及Ig D多呈现胚系转录,而Ig A以及Ig D可变区转录本突变频率较高;4)Ig D和Ig A的重链可变区转录本的重排模式具有多样性,而Ig G和Ig M的可变区重排模式具有倾向性。结论:以B细胞缺陷小鼠为模型,我们发现肝上皮细胞可以表达Ig M、Ig G、Ig A、Ig D多种免疫球蛋白类型,并且肝上皮细胞来源的Ig与B细胞来源Ig相比具有其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