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1受体激动剂抑制gp120中枢神经毒性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igma-1受体激动剂4-phenyl-1-(4-phenylbutyl)piperidine (PPBP)对抗HIV包膜糖蛋白gp120神经毒性从而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不同浓度gp120、PPBP、Sigma-1受体拮抗剂林卡唑作用于细胞.活细胞Calcein-AM/PI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退黄汤(THT)和熊去氧胆酸(UDCA)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大鼠肝损过程保护作用,探讨其药理差异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rague-Dawley (SD)大鼠66只,设立空白组6只,对剩余60只在0h时间点均以ANIT 100 mg/kg予以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在肝损后24 h取6只处死留取标本(肝损24 h组),然后分为生理盐水组(18只,9 ml/kg体重的生理盐
会议
目的 研究莲子心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莲子心高、低剂量组(1000mg/kg,500mg/kg),采用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
会议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方法 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会议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临床应用以及人们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逐渐重视,使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本文主要就药物性肝损伤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做一阐述.
会议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病人行脾切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与未出血组(95例)进行研究.对两组病人临床资料中可能与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脾切断流术后
会议
目的 探讨苦参素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恒迈),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化疗.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脏损害6例(6.4%),其中10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1例(10.0%)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出现肝脏损害32例(34.8%).其中11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6
会议
目的 探讨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952例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
会议
目的 研究苏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疾病指标变化特征,为提出慢性HBV感染者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来自2009~2010年期间江苏苏南地区丹阳市和张家港市整群抽样人群中发现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201 1年和2012年各随访1次.将随访结果 输入计算机Epidata软件,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和标准
会议
目的 研究NAFLD大鼠模型肝组织COX-2和Nrf-2表达强度与其炎症进程的关系,同期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随炎症发展变化特点.方法 利用高脂乳剂灌胃法构建成年wistar大鼠NAFL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联合自由摄取普通饲料构建对照组.检测模型组(4周、8周、12周)和对照组(12周)大鼠的体质量、肝脏大小、形态、质地及肝指数、肝组织,以HE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并进行脂肪变性分度和炎症
会议
总结了5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KS)的护理经验.艾滋病合并KS的患者抵抗力低,病死率高,通过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用药观察、病情观察等护理,患者症状好转,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好转出院.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