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山东半岛一次暴雪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图,结合自动站天气加密观测资料、地面和高空天气图,对2005年12月5日夜间到6日白天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的暴雪天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1)高空强冷空气侵袭是造成强降雪的首要条件,而东北冷涡向西南方向的加深以及横槽气旋式曲率的增强,是造成降雪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高空500hPa中西伯利亚阻断高压的存在,有利于高压前部不断有弱冷空气南下.在强冷空气和补充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下,导致陆地气温下降很快. (2)在较强的海陆温差条件下,弱的干冷空气受到暖海面的非绝热加热,以及海陆不同摩擦、莱山山脉的阻挡形成了中-β尺度的海岸锋.这是造成局地降雪强度增强的中尺度系统. (3)雷达回波上海岸锋存在于莱山山脉以北,表现为中尺度的辐合区.在海岸锋形成初期,山东半岛北部沿岸和近海海面存在两条降雪带,其中海面的回波带回波强度强于陆地回波带,并且回波顶高也相对较高.海面回波带向陆地回波带输送的较强块状降雪回波使陆地局部降雪明显增强.这两条雪带,在日本的强降雪天气中也经常观测到,其中2001年1月15~16日稳定存在于Kanazawa海岸线约20小时的双雪带给该地区造成了积雪深度达50cm的雪灾天气.在海岸锋的成熟期,海岸锋的气旋式曲率达到最大,水平温度梯度最强,并伴有最大的实际风变形场.在海岸锋的成熟期和减弱消亡期,中-γ尺度系统的存在导致了降雪强度的大大增强. (4)海岸锋为中尺度辐合区,辐合分为三种情况:单纯的风向辐合,风向风速共同造成的辐合,以及风力减小时形成的辐合.在海岸锋的不同阶段,这三种辐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这些辐合与暖海面的非绝热加热、半岛丘陵地形的摩擦及阻挡都密切相关. (5)边界层弱风带的存在有利于海岸锋的稳定和维持.当风力增强时,海岸锋即遭到破坏. (6)海岸锋的回波顶高一般在2KM左右.当有对流存在时,回波顶高一般也不会超过4KM,为浅对流. (7)研究表明,海岸锋生不取决于冷空气主体的位置,但和扰动的位置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今年第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于5月18日02时15分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沿海登陆,台风登陆后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进入福建境内,并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沿福建省沿海地区北上."珍
会议
利用甘肃省80个代表站建站至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的冬季负积温,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并建立了空间分布模型.利用EOF、REOF方法对冬季负积温进行了空间异常变
会议
本文主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卫星云图、自动站、常规气象资料等,对2005年7月23日北京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用中尺度分析法配合大尺度诊断分析讨论这次
会议
应用天津CINRAD/SA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地面雨量站的资料,对2005年8月16日我市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高空槽前副
会议
对于6月6日-8日的这次广西境内强降水过程,在分析了不同时次的高空环流形势及天气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各种能量场,物理量场以及几种相关指数,我们从降水产生的条件,雨带位置及强
会议
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咸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 pot at oes族”,
本文利用阜阳CINRAD/SA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基本产品和部分导出产品等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30日下午发生在灵壁县境内的一次强龙卷天气过程,分析了导致这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
会议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影响我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强度图上的弱回波区、回波悬垂结构特征,速度图上的中尺度辐合带、中小尺度气旋性旋转和逆风区等
会议
本文主要利用了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郑州714CD雷达回波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结合河南省乡镇雨量站网资料,以及省区域流场和一些物理量,对今年7月1日至4日河南省连续性区域暴雨、
会议
本文针对影响浙江较为严重的一次飑线过程,主要利用实况背景场、ncep实时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天气发生的背景场、物理量场及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研究发现,这次过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