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天芪平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后,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GRK6和β-arrestinl的改变,探讨天芪平颤颗粒的药用机制.方法:造模成功的帕金森病(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治疗4周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随机将LID大鼠模型分为:LID组、西药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并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RK6、β-arres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天芪平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后,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GRK6和β-arrestinl的改变,探讨天芪平颤颗粒的药用机制.方法:造模成功的帕金森病(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治疗4周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随机将LID大鼠模型分为:LID组、西药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并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RK6、β-arrestinl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来评价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包括脑血管扩张储备、收缩储备和整体储备功能.方法:本研究对56例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查,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组24例,血管性痴呆组22例,正常对照组10例.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目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发生脑梗死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判断斑块的易损性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发现,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可以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因此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化的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探讨专职介入护士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围术期由病房当班护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1名专职介入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与病区护士进行严格交接.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介入护士实行一对一护理干预,能更充分做好
目的:观察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 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检测39例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 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与正常脑组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后不同时间HIF-1 α、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
目的:以C57B1/6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左旋丁苯酞(1-NBP)对血管性痴呆模型(VaD)小鼠海马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性C57B1/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复三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给予脑缺血20min (ischemia,I)-再灌注10min(R)处理,建立VaD小鼠模型,灌胃(ig)给予-NBP,每日1次,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预防组:术前预防给药7d (1-N
目的:研究合并H型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及叶酸和甲钴胺对其的影响.方法:既往有高血压病的新发脑梗死患者(排外既往已给予叶酸和甲钴胺治疗的H型高血压病患者)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依据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将1 17例AIS患者分为LEAD组41例和非LEAD组7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90天随访.
目的:应用Meta分析研究葡萄糖脑苷酯酶基因L444P、N370S突变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关键词"Parkinsons disease"或"PD","glucocerebrosidase"或"GBA",以及"polymorphism"、 "mutation"或"variant"检索Medline、Google Scholar与PubMed数据库;应用关键词"帕金森病","葡萄糖脑苷酯酶",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Thr202/Tyr204化点(ERKl/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于大鼠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连续腹腔注射左旋多巴(50mg/kg)和苄丝肼(12.50mg/kg)共4周(2次/d)制备异动症(LID)大鼠模型,随机将LID模型分为:LID组、西药组、中药小剂量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