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损伤为研究对象,阐明脱髓鞘后产生的髓磷脂碎片在SCI 中引起炎性损伤及抑制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以操纵巨噬细胞快速有效且与周围细胞协同清除髓磷脂碎片进而修复脊髓损伤为研究目标。通过PPARγ/LXR/ABCA1 介导的脂质代谢,探讨改变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在参与脊髓损伤炎症调控中的相关机制。研究损伤脊髓的髓鞘碎片是否可以快速的诱导M2 巨噬细胞朝着特定表型即Mmy
【出 处】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损伤为研究对象,阐明脱髓鞘后产生的髓磷脂碎片在SCI 中引起炎性损伤及抑制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以操纵巨噬细胞快速有效且与周围细胞协同清除髓磷脂碎片进而修复脊髓损伤为研究目标。通过PPARγ/LXR/ABCA1 介导的脂质代谢,探讨改变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在参与脊髓损伤炎症调控中的相关机制。研究损伤脊髓的髓鞘碎片是否可以快速的诱导M2 巨噬细胞朝着特定表型即Mmye 型定向分化;在实验中观察脊髓损伤区域大量脂质沉积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导致泡沫细胞和脂质斑块形成的分子机制;探讨失去M2 表型特征的巨噬细胞是否能呈现出Mmye 型细胞所独有的特点,并能在SCI 区域长期稳定存活,验证这类细胞在特定微环境中促炎、促神经毒性、抑制伤口愈合、诱发慢性继发性损害的作用机制,进而证明重建SCI 后损伤部位脂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对于损伤区炎症的消退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功能评定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能力评定的主要项目之一。不仅可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而且有助于评价治疗的效果。目前常用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量表有Barthel 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脊髓独立性评定、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评定量表等。
脊髓损伤后移植入体内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主要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而不是具有治疗作用的神经元和小突胶质细胞.定向调控NSCs 分化是目前NSCs 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热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具有调节生长及诱导分化等功能.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Ⅰb)在胶质瘤形成和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
[目的]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高致残率,且发病率逐年提高,亟待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机械加载在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研究中显示了很好的疗效。因而,本研究通过脊柱加载观察其是否有助于修复脊髓损伤,促进大鼠行为学功能恢复。
目的:结合平均联合得分(average combined scores,ACOS)评分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其纤维束示踪(fiber tractography,FT)对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评估.方法:选取体重250-300g 的SD 雄鼠12 只,于T9 节段横断脊髓建立脊髓横断模型.分别于术前24 小时、术后6 小时、1 周、2 周
研究目的 穿刺后头痛(PDPH),主要是由脑脊髓液流失造成的,它是常见的医源性脊髓麻醉及诊断性腰椎穿刺后的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脊柱穿刺针被一再改进.PDPH 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的形状、大小.然而,对于不同针型PDPH 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存在争议.我们分析评估了锐形脊髓穿刺针和笔尖形脊髓穿刺针的PDPH 发生率.
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后很难自然修复,利用神经导管桥接受损神经成为神经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目前国内外在神经导管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通常采用的单一材料/结构神经导管很难同时满足生物学与力学方面的要求。本文基于双喷头低温3D 打印技术,设计并制备了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聚氨酯-胶原双层结构神经导管,并将其用于大鼠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导管的结构设计和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全球临床工作中的主要挑战之一,具有高度的残疾性,这是因其有限的神经再生能力和脊髓组织破坏的局部微环境引起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严重缺失。目前唯一可用的抑制脊髓损伤炎症级联反应的药物是甲基强的松龙,但因其有限的功效且被证实的诸多副作用,已不再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常规用药。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 年5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156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223资料.术前均采用ASIA 评分:A 级287 例,B 级472 例,C 级272 例,D 级178 例和E 级116 例.单个椎体骨折973 例,两个以上椎体骨折343 例,共计伤椎1316个.手术方法:对伤椎椎弓根正常者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经
胸椎管狭窄症由于其诊断较为困难,传统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效果与预后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一直都是脊柱外科的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来,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领域的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具有麻醉风险低、花费少、创伤小、出血量少、早日下地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给广大腰椎疾病患着带来了福音。随着对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将其适用范围给与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MED-TLIF)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0 月1 日至2016 年7 月1 日因腰椎滑脱症收治我科接受ERAS 联合MMED-TLIF 的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同随访时间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