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大断裂“通道-阻隔”作用下径流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uy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红河流域32 个气象站1960~2000 年逐月降水、气温、蒸发等实测资料,元江、李仙 江和盘龙河1956~2000 年径流量资料,使用GIS 技术支持以及Kendall 检验法、方差分析法、累 积距平法,分析了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重点探讨了径流时空分布变化与红河大断 裂特有“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得出如下结论:(1)在红河大断裂“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 下,降水量和径流深等值线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分布模式与河谷/山脉的走向基本一致,并在哀牢山北段和李仙江下游地区形成两个高值区。(2)在多年平均尺度上,红河大断裂的“通 道-阻隔”作用对径流变化的地域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对气温则不明显:李仙江的降水量 明显大于哀牢山东部的元江和盘龙河区,其降水量变化的相对偏差则小于它们,反映出哀牢山的 阻隔效应;三个区的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反映出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受该区特殊环境格局的“通 道-阻隔”作用不明显;多数降雨、径流和气温特征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变化,在盘龙河与元江及李 仙江都明显不同,反映出红河大断裂的阻隔作用明显。(3)在区域气候变化及红河大断裂“通道- 阻隔”作用的叠加影响下,红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在东西方向上差异明显:沿红河断裂发育的元江 流域的径流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断裂西部的李仙江和东部的盘龙河径流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元江和李仙江的年径流有一个准5 年的变化周期,而盘龙河则有一个准8 年的变化周期;三个区 域的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不一致的阶段性。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地质区测资料及野外调查揭示的湛江市坡头区东海岛、南三岛及雷州湾等地大面 积展布的由松散的早更新世湛江组或中更新世北海组冲洪积层组成周围被中全新世海相层围
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官兵看病用药条件 ,规范师以下部队各级卫生机构的用药标准 ,克服目前存在的基层用药随意性较大、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 ,依据总部有关规定 ,结合军区部队发病
从和尼可拉斯·纪廉的交往,多次听过他的富于韻律的美的诗歌,我深切同情古巴人民在革命前的厄运,我的心经常飞向加勒比海岸。 From his contacts with Nicholas Ji Lian, I
旗山断层为台湾南部主要构造线之一,由高雄县三民乡往南经甲仙、枋寮、旗山、至燕巢,全长约70 公里,位态大致呈东北走向,倾角向东的逆断层。1973 年于旗山断层附近曾发生4 次 规
会议
乌山顶泥火山自然保留区,是全台最大、锥状外形保留最完整之泥火山保留区。造就此区 泥火山的各项自然特性如水气成分来源、地下电性,喷出物有机成分与泥火山外形分类皆引起各
会议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山地河 流等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
会议
本期杂志专题发表了多篇有关血管弹性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文章 ,保持良好的血管弹性即意味着保持血管的年轻、柔性及良好的伸缩性。这时对于维持人体血液“运输线”畅通无阻、避
为了揭示纵向岭谷区河谷形态特征及其发育规律,采用1:5 万DEM 图件,利用ARCGIS 软件提取研究区41 个河谷断面的有关基础数据,据此计算了河谷横断面的宽深比、半高宽深比、 断面面
会议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深部肛周脓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明确并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36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术后积极进行有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海拔1477m,在其山顶花岗岩表面发现大量直径几十厘米至1m 左右、深度10cm 至45cm的坑穴。经对60 处坑穴的形态量测发现,坑穴主要发育在山坡的NE 和SE 一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