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对策

来源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二、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农民待遇;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共同优势,搞好科学规划;四、采取措施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五、必须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扎实推进。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崛起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生产与生态的双赢模式,本文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对策,并以吉林省德惠市为例,介绍了以生态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贫困问题演变的几个阶段,并且结合转型的实际,深入分析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反贫困领域存在的失灵现象,从而引人了“第三股力量”——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国的反贫困事业,最后作者进行了小结并对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展望。
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此介绍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认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应该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始终围绕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努力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能力、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以及基础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引导和改变农村的社会风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建设新型农村将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针对建设新型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本文提出了六点建议。
本文从战略规划、体制构建、结构调整和科学管理角度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河南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有限,二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人水平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建设任务繁重。基于这一矛盾,作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等五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系统的社会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是我国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农村建设要针对关键环节、重点进行投入,要稳步推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本文介绍了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基本特征,提出了构建六点途径: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健全新组织、形成新机制、配置新资源、塑造新风貌。最后分析了建设中应注意的规划问题和发挥农民作用的问题。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随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作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影响最深远的一场社会变革,要抓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要抓机制建设,规划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