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路以新农村建设与地域文化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后建筑均使用着同样的思惟与模式,仅以统计数量、数据为依据,将被贬为一般纯技术组合的商业产品,建筑也将丧失应有的社会性及意义.城市及居住空间最后只剩下秩序化和单一化结局.因此,为了解读未来居住空间的组构主轴内涵、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更应于计划与设计阶段时,充分掌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性.是故,设计过程中,应了解新空间所蕴涵的居住意识和生活行为关系,且其具有可塑性质,含有一定的不变性和拥有多项可变性条件存在.换言之,于建构新空间时,思考其与自然的顺、对应关系,来满足居住使用者在某一季节或某一阶段上的基本舒适程度,以达到有效节能、减碳的目的.因此,透过具有地域性及风土性特征的日式官舍建筑,及台湾传统三合院建筑和现代化住宅建筑的解析与应证,作为解开建筑设计传承和创新所涵构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范围和路径.本论文的结论如下:1、目前可见之土(土角)造、砖造及现代化RC构造建筑物,在建筑思维惯性上,均以坚同、耐用及经济性为优先,均为冬季型设计住居;2、各方位的空间的季节生活温度涵构有H—H/C—C/H—C的温度组构内容;3、方位空间的热层级比较上,有东向方位>西向方位>南向方位>北向方位的顺序差异存在;4、不论建筑形式为何,人的活动与行为会在自然和建筑之间,取得其顺应及对应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内涵应由"自然"、"保护"、"融入"、"和谐"四个方面组成,文章从森林原则即依附自然生态是人的基本属性、人与自然生态不是对立的关系、把人与自然
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地位与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关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新农村规划设计阶段如何保护和传承关中地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村落是人类最古老的聚居形式,村落形态及民居在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十年来,受外来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冲击,许多古村落开始衰退,但山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政策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多少自然灾害,取得了蓬勃发展。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城市化进程
滇西北高原的摩梭人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特征吸引了众多研究者,而摩梭人的聚落是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探讨摩梭人的聚落形态,通过聚
本文通过对麻城柏子塔现状勘察测绘,简述了柏子塔的历史沿革、平面布局、建筑结构、艺术造型,复原研究等.柏子塔建于唐德宗年间(180~805),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塔平面六角,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乡的瞿昙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廷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彩画、碑刻、石雕等文物而闻名于世.本文主要从文化价值方面浅谈瞿
旱作农业是西北地区空间分布广泛、种植比例最为庞大的农业生产形式,对其所涵盖的广大农村进行规划建没方法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居环境学科视角出发,以旱作
会议
我院 1984~ 1999年共收治急性砷化氢中毒 2 5例 ,现将资料完整的 2 3例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中男 2 1例 ,女 2例 ,年龄 17~ 42岁 ,既往体健 ,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