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拔节期和抽雄期田间不同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的试验,模拟研究夏玉米对不同洪涝灾害程度的耐受力和洪涝灾害对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洪涝对夏玉米密度、绿叶数、果穗长、果穗粗、株子粒重和实产的影响较明显;对发育期出现早晚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2)洪涝最终使产量降低。夏玉米无论是在拔节期或是在抽雄期遭遇洪涝,只要积水时间在3d以上,产量将会减产50[%]以上,拔节期积水5d以上绝
【机 构】
:
驻马店市气象局,驻马店 463000 河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郑州 45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拔节期和抽雄期田间不同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的试验,模拟研究夏玉米对不同洪涝灾害程度的耐受力和洪涝灾害对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洪涝对夏玉米密度、绿叶数、果穗长、果穗粗、株子粒重和实产的影响较明显;对发育期出现早晚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2)洪涝最终使产量降低。夏玉米无论是在拔节期或是在抽雄期遭遇洪涝,只要积水时间在3d以上,产量将会减产50[%]以上,拔节期积水5d以上绝收,抽雄期积水7d以上绝收。(3)从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和实产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来看,洪涝发生愈早对玉米产量影响愈大。因此,在玉米苗期更应该防御洪涝,田间积水更应及时排出。(4)本试验是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洪涝对夏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论更能接近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为今后进行农业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弥补了同类文献此方面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选用大雾观测资料测算城市地区的雾灾危险性指数,以规则网格作为评估单元,逐网格计算网格区域内的路网密度,以此作为雾灾的空间脆弱性指标,并针对重点设施的分布情况对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叠加订正;选用网格内的人口密度作为雾灾的易损性指标;危险性、脆弱性及易损性按5:2:1的分配比例综合测算雾灾的风险指数。实例研究选用北京地区近10年大雾资料按空间网格化评估方法对大雾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雾灾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中国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到部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的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探测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不仅是气象部门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问题。本文是在广泛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气象探测保护技术要求历史沿革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围(90~104°E,32~42°N)1960~2004年5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68个典型暴雨天气个例和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重点分析了祁连山区(94~104°E,36~39°N)暴雨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得出祁连山暴雨夜间比白天多而强度大,主要集中在7~8月占87.7[%],全天暴雨强度60年代最大,日数90年代最多占28.4[%]。祁连山东南部区暴雨
文采用NCEP/NCAR高空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08年12月河南省的两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前期均为强盛的西北气流,地面为低压前部偏南风,天气晴好,气温偏高。两次强冷空气过程对河南的影响均以强降温和大风天气为主,二者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均有所不同。3~6日过程强降温范围更广,后一过程大风相对更为明显;(2)12月初冷空气过程为“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后一过程为“
为了找到更加具有实时效果的农田浅层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指数,本研究充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较深层(20-50cm)土壤水分的有效反映与地表含水量指数(SWCI)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精确表达,构造了农田浅层土壤湿度指数(CSMI),通过不同时像MODIS数据的应用验证,发现农田浅层土壤湿度指数(Cropland Soil Moisture Index-CSMI)不仅有效克服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30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带通滤波、EOF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从准双周降水活跃事件和典型旱涝年准双周振荡的差异两方面分析了大气10~20天振荡对华南春季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准双周降水与850hPa10~20天低频风场上影响华南的低频气旋密切相关。当华南处于这个低频气旋中心时,北边是较冷的低频东北风,南边是较为暖湿的低频西南风,使得10~20天低频冷暖空
根据长沙市气象观测站1970-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8年长沙市灰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灰霾天气整体呈增多趋势,进入新世纪急剧增多;灰霾日数变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长沙灰霾天气具有月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灰霾天气受日照时数和降水等条件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时候)带来的趋势性变化的时候,年灰霾天气日数的波动
本文利用2002~2005年8月WRF区域数值预报产品和单站历史观测资料,计算和选取与雷暴发生相关性较高且相互之间独立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贝叶斯分类判别方法,建立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各单站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Bayes)和贝叶斯判别准则(D-Bayes)两个雷暴有无预报模型,并利用2006年8月资料对预报模型进行了试报和检验。结果表明:各单站两种预报模型24~48h间所有时次的雷暴预报CSI平均
利用淮河流域四省170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Kriging法对淮河流域各季及年降水量进行了插值,得到了1km×1km降水栅格序列。在此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高北低的格局。近45年来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振荡较为剧烈,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各季节变化趋势不一,但均未达显著水平。流域内汛期和年降水量的年
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及其插补,建立了河南省五站539年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五站的旱涝特征、持续性特征和年代丰枯指数。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分析了突变点,同时利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分析了河南省旱涝变化周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等级所占比率郑州最小,南阳最大;安阳、信阳发生洪涝的比率最小,郑州最易发生洪涝;南阳发生干旱的比率最小,安阳最易发生干旱;除了南阳连旱和连涝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