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道景观的生态修复研究--以武汉市纸坊港为例

来源 :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第六届会员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河道湿地资源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生态功能退化,河道资源保护迫在眉睫.通过对规划场地进行基址踏查,分析现状问题,确定纸坊港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并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了水环境治理、湿地规划方案、生物多样性营造等策略,以期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旅游与社会环境价值,为城市河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历史街区作为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地域底蕴的典型代表,其形态肌理的演进浓缩了城市发展变化的历程.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本文分析了昙华林历史街区适应-变异-整合的演化轨迹,并提出历史街区"外适""内合"的有机更新策略.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织补城市肌理提供了理性分析的借鉴.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出台"土十条",土壤修复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土壤污染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结合使用的联合修复技术.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往往会破坏污染场地的理化性质,甚至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对于污染面积大且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基本上难以应用
近年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土壤因酸雨、过度施用农药、游客乱扔垃圾等,污染日趋严重.园林植物对污染土壤虽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超出植物的承受能力,园林植物将生长不良、甚至枯萎,不能起到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园林生态修复与城市土壤修补亟需进行,电化学修复是一种新兴的十分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介绍了电化学修复园林土壤污染的各种技术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咸宁市是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其主城区内的主要河道淦河是长江一级支流金水的上游正源,淦河的生态修复对咸宁市乃至长江流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着分析了淦河的实际情况,并从"城市双修的角度为其生态修复策略提出了几点浅显的建议.
随着收入的增长和人们游憩意识的增强,作为城市游憩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憩商业街区(RBD)受到了国内外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相关学者对于RBD的研究视角为划分依据,首先分析国内外RBD研究进程,将其分为经济、社会、价值三个研究阶段,并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关注人群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文献内容,从RBD空间布局与特征、形成与发展机制以及游憩者感知体验研究等3个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内容对国内RB
老汉口从明朝的万历年间就被列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更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而名扬四海.但是,如今的汉口面临非常尴尬的处境,作为曾经的商业和居住中心,部分原有"里份"街区被拆除,原住民流失,社会生活网络被破坏,"记忆"逐渐模糊,文化被忽视,情感难以为继.面对这样宝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复兴不能不考虑其记忆的脉络,文化的传承,情感的认同.基于场所精神视角,对老汉口"里份"历史空间进行保护和复兴,对于武
黔东南地区侗族聚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乡村信仰成为影响侗寨信仰空间建构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黔东南侗族聚落实例的分析,探明以鼓楼为核心的信仰空间的营造是黔东南侗寨主要的信仰空间规制;进而以肇兴侗寨为例,从乡村信仰与宗族文化等方面探究信仰空间结构的成因,剖析信仰空间的形制,试图揭示隐藏在信仰空间形态背后的文化投影.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问题.每年城市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处理不善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危害.而城市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则是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和修补.本文探讨了城市废弃物的种类和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列举了城市废弃物在城市修补应用的不同模式,分析了目前城市废弃物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用地破碎化加剧,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研究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对于指导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特点和规模,阐述了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定义和类型,总结了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要点.并结合武汉市洪山区一微型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长江武汉段与武汉市的城中湖水质的状况逐年下降,不仅与可持续观发展背道而驰,给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水质污染的源头主要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城市水体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本文以武汉新区"三湖"为例,主要探讨了生态设计手法在水体污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