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肺病学科在大量分析整理医籍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基础和理论研究,规范了肺系疾病中医诊治,促进了学术交流,完善了学科建设,提高了学术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肺病学科在大量分析整理医籍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基础和理论研究,规范了肺系疾病中医诊治,促进了学术交流,完善了学科建设,提高了学术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他文献
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其中,呼吸系统作为空气污染直接作用的靶器官,受到严重威胁。当PM2.5侵入机体时,炎症损伤、免疫损伤、氧化损伤等各种损伤机制间相互作用,共同引起机体的病理改变。目前PM2.5所致疾病机制的研究己如火如荼,但是,针对其所引起各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尚属匠乏。空气质量的改善有待时日,对空气污染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应当受到各界的重视。
小青龙汤方药虽八味,但配伍精当,是治疗外寒内饮证的有效方剂,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作用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已故名老中医刘渡舟老先生指出应用小青龙汤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客观依据:一是辩气色:面部黑的“水色”、“水环”、“水斑”。二是辩脉:当为弦脉。三是辩舌:舌苔水滑,舌质淡嫩。四是辩痰涎:清稀如泡沫,落地即化。五是辩咳喘:喘与咳孰轻孰重。六是辩兼证:是否兼有“噎”、“呕”、“小便不利”、
探讨古代医案中肺与大肠相关症状及用药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用于指导临床.运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肺与大肠相关症状中以咳嗽最多,所用药物中以杏仁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甘草和黄芩.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补肺益肾膏方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或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补肺益肾膏在慢性咳喘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膏方在中医"治未病"领域的效应.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型,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或缓解期患者,共60例,采用自拟补肺益肾膏方内服,疗程为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60例肺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或缓解期患者,均采用自拟补肺益肾膏
武教授从医将近50年,对肺系疾病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主张论治肺系疾病以通为用,以平为期;调畅气机,升降平衡;重视肝肺同治,调肝理肺;气血同调,崇尚和法;安和五脏,培养肺气。武教授临证坚持定诊断,明证候,立治法,遣方精炼,用药轻灵的原则。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特将武教授从病证症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经验进行了介绍。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医学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截至2014年5月的所有关于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
介绍韩明向教授运用温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韩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夙根是痰饮内伏为患,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其本在于脾肾虚寒,其标责之于外邪袭肺.基于肺喜温而恶寒的理论,运用温散、温降、温化、温补之法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骨骼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PDTC组、补肺健脾+PDTC组和氨茶碱组,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作COPD稳定期模型.于第9-20周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大鼠体重、体重指数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技术观察股四头肌、肱二头肌、肋间肌和比目鱼肌核因子(NF)-κB磷酸
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细菌定植是反复发作急性加重(AECOPD)的重要原因,现代研究发现TLR4介导的信号途径诱导人上皮β防御素2(hBD2)表达,可启动有效的免疫反应,从而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课题组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并结合现代医学细菌负荷理论,提出COPD稳定期的"正虚邪郁"病机理论,正虚是指肺脾肾亏虚,而以肺气虚为始、以肾虚为渐,以气虚为本、涉及阴阳;邪郁是指细菌、病毒、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