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放射状结膜微切口、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3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根据术前三面镜检查的裂孔位置、大小,做经结膜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根据术前裂孔位置,于两直肌间沿直肌附着点向穹窿部剪开结膜及筋膜,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术中对所有手术眼均用26G注射针呈30-45°角,穿刺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体.结果:术后1周内3
【机 构】
:
河北省眼科医院 河北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放射状结膜微切口、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30例3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根据术前三面镜检查的裂孔位置、大小,做经结膜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根据术前裂孔位置,于两直肌间沿直肌附着点向穹窿部剪开结膜及筋膜,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术中对所有手术眼均用26G注射针呈30-45°角,穿刺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体.
结果:术后1周内30眼视网膜全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裂孔位于嵴前坡上,96%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结论:微切口、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仅符合最小量手术原则,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角膜缘干细胞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与传统常规结膜切口相同,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易于掌握,且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中药5类新药派能达胶囊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通过观察临床疗效,以评价派能达胶囊对ITP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台州中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0月诊治的102例慢性ITP患者,均西医诊断明确,并属中医虚证者.分为单用派能达胶囊治疗组;派能达胶囊联合生物制剂氨肽素组;氨肽素对照组三种治疗方案,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观察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在实验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不同引经药冰片和防风配伍六味地黄汤对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4).实验组大鼠注射碘酸钠(40mg/kg)舌下静脉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第7天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显示造模成功后,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蒸馏水灌胃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2例42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加减驻景方组25例25眼,用加减驻景方治疗;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组(联合组)17例17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同时给予加减驻景方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OCT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访3mo,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在治疗3mo后总有效率达到82%,加减驻景方组总要效率达到60%;联合组在治疗3
目的:探讨视频终端综合征(VDT)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视频终端综合征(VDT),又称"电脑终端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时间在视频终端前操作和注视荧光屏而出现的一组无特征的症状,包括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额头压迫感、恶心、失眠或恶梦,记忆力减退,脱发等)、肩颈腕综合征(麻木、感觉异常及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部酸痛不适)、眼部症状(视疲劳、干眼症、眼部发痒、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
目的:研究难治性泪囊炎鼻内窥镜下鼻腔粘膜吻合手术关键技术,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选择2011-1013年难治性泪囊炎患者230例,其中,鼻泪管阻塞合并小泪囊38例、急性泪囊炎合并皮肤瘘管和或皮肤破损18例,多次经治慢性泪囊炎136例,5岁以下先天性泪囊炎11例、外伤性泪囊炎27例.以上病例均在局麻行下内窥镜下鼻腔粘膜吻合手术,术中对鼻粘膜切开范围、骨孔大小、鼻粘膜与泪囊瓣的吻合方式、引流通道瘢痕性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恶性青光眼早期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确诊为恶性青光眼患者11例12只眼,确诊后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经透明角膜周边虹膜切开联合周边囊膜悬韧带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等,进一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均小于0.12,术后7天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P=0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观察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在一样院住院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5例(15只眼),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前与术后1天、1周、1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人工晶状体位置.结
比较Artisan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一样的45例45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术前囊膜的残余情况分为两组:A组25眼行Artisan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0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随访1年,比较两者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丢
目的:评价Artisan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虹膜夹人工晶状体.主要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并发症.结果:随访12-18个月,术中没有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最终受访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P=0.023).最终随
目的:对不明原因的玻璃体积血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手术治疗.方法:对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不明原因的玻璃体积血患者316眼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6眼中,视网膜静脉阻塞186眼(57.1%),视网膜脱离44眼(13.5%),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2眼(12.8%),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32眼(9.8%),其他22眼占(6.7%).326眼均手术治疗294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