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外界复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因对身体自我概念没有正确的认知而产生了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一些女大学生盲目追求"骨感美",不惜过度节食。但事实上这些人只是主观上认为自己肥胖,并非真的肥胖,这种不健康的行为多数是源于她们对自我身体自我概念的错误认识。基于此,身体自我概念开始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发现,体育运动对身体自我概念有积极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生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和良好的自我价值感。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自我概念水平高于非青少年运动员。举重训练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中年女性的身体自我概念。对习惯性运动组人员进行运动剥夺干预实验后,发现他们的身体自我概念被严重削弱。国内学者也做了相关研究,研究者分析了不同运动对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健美操、恰恰、拉丁舞对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有积极的影响。延长体育活动的时间或增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体育运动能够帮助改善身体自我概念,但有关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很少被研究,尤其针对大学生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就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不同体育项目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身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选取345名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生进行研究,其中107名来自学校运动队(健美操、跆拳道、排球、垒球)。身体自我概念水平采用修订版的Marsh编写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进行评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分为11个维度,即由11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自尊、耐力、柔韧性、力量、外貌、一般身体自我概念、运动能力、肥胖、活动、协调和健康。搜集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6.0进行数理统计法分析。包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是否存在差异。运用方差对四支运动队员的身体自我概念进行分析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对四支运动队员的年龄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探究了年龄对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1)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的差异:(1)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员。(2)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在自尊、耐力、柔韧性、力量、外貌、一般身体自我概念、运动能力、活动能力、协调能力9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运动员。(3)对于不同性别而言,男性在耐力、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维度上得分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四支运动队员身体自我概念的差异:(1)不同运动队在自尊、灵活性、外表、运动能力、协调性和健康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2)跆拳道运动员在这6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三支运动队。(3)健美操队运动能力维度的得分低于其他三组运动员。(4)协调性和柔韧性方面,跆拳道队和健美操队得分显著高于排球队和垒球队。(3)不同运动队年龄与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1)健美操队和跆拳道队的身体自我概念与年龄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2)排球队员在肥胖维度上的身体自我概念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模型公式为:肥胖=2.333+0.571*年龄,模型R2为0.225,即年龄可以解释肥胖变化22.5%的原因。(3)垒球队员在耐力和肥胖维度上的身体自我概念得分和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模型公式为耐力=2.504+0.512*年龄,模型R2为0.237,说明年龄可以解释耐力23.7%的变化原因。肥胖=3.363+0.384*年龄,模型R2为0.222,说明年龄可以解释肥胖变化22.2%的原因。研究结论:(1)经常参加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员学生,说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个体对于自我身体概念的认知水平。(2)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目的、方式和特点不同,对学生身体不同维度上的自我概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跆拳道队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处于较高水平。参与对抗性运动(如跆拳道、排球、垒球)的学生其运动能力维度上的身体自我概念水平高于表现类的运动(如健美操)。注重四肢动作转换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协调性和柔韧性维度上的身体自我概念(如跆拳道和健美操运动)。(3)随着年龄的增长,排球运动员肥胖维度上的自我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垒球运动员的肥胖和耐力维度上的自我认知水平均有提高,说明运动员对身体自我概念某些维度上的认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总结来说,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身体自我概念的认知,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实现有效提高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