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使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并meta分析艾灸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艾灸对化疗后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及样本量较少,所得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出 处】
:
首届京津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协同发展促进会暨2016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使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并meta分析艾灸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艾灸对化疗后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及样本量较少,所得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本文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针刺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但各亚组间结论不一致,期望今后开展更多明确痉挛部位、多个测量时点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胰腺癌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建立胰腺癌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的评分体系,并评价其诊断效能,以期为临床服务.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胆固醇过度负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胆固醇过度负荷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风险独立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数量及胆固醇含量联合决定了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本研究的发现为部分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中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后受试者未能获益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答。这一发现同时也为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指明了方向
通过建立一个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平台,依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针灸学会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招募参与者(包括医院,诊所,医师和患者),通过设计一个开放式国际注册登记研究,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式,收集临床实际(真实世界)中,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情况、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情况,提供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数据,为针灸验证性研究提供依据和研究基础,为针灸的国际推广提供指导.
构建中国台湾35~74岁健检人群高血压病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利用中国台湾地区美兆健检纵向数据资料构建的35-74岁健检人群高血压病5年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较高,对评估高血压病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在生活方式干预能否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风险方面的结论仍然存在分歧,特别是怀孕期间施加的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效果仍然未知.因此,开展本项研究旨在获得该问题的综合可靠的结论.生活方式的干预,尤其在怀孕15周之前(含15周)开始的生
LGR6(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6)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与LGR4和LGR5具有高度的同源性.LGR6包含7次a螺旋跨膜区,其N-末端富含亮氨酸序列,可在胃肠道、皮肤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已有报道称LGR6是大肠癌细胞系中有抑癌作用,本文就LGR6在大肠腺癌的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对针刺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进行系统评价并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证明针刺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针刺对化疗后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及样本量较少,文献质量偏低,所得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暴露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颗粒物暴露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颗粒物(PM2.5,PM10)暴露与CIMT关系的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评价颗粒物(PM2.5、PM10)暴露与CIMT的相关性,从而预测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3~6个月婴儿贫血、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并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东城区3-6个月婴儿的铁营养状况有所好转,月龄和开奶时间均可影响婴儿的铁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