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活动的进展和展望

来源 :第二次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建立IPCC的原因,分析了IPCC的任务,阐述了IPCC的组织结构,讨论了IPCC已开展的活动,研究了IPCC将开展的活动内容,提出了我国参与IPCC活动时的基本看法。
其他文献
全球变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强烈关注的重大问题。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在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目前已有186个缔约国。本文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利用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全球变化研究组开发的COMAP模型,计算了我国未来造林(长周期和短周期)、封育和天然林保护等林业活动对大气碳的潜在影响。
近代以来,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课题,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对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应用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全球变化遥感的研究展望。
近十多年来气候明显变暖,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不仅在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且更加关注的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担心气候变化和异常会对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具有特殊下垫面的青藏高原历来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它的动力、热力作用在我国气候的形成和长期天气发展过程中占有突出地位,在短期气候预测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青海省器测时期以来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气象要素的变
在全球和我国增暖的气候背景下,2000~2001年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季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仅以哈尔滨、长春、沈阳三站平均统计,2000年1月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低2℃,2001年1月的平均气温更是下降显著,比多年平均低4℃左右,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本文利用1911年至2001年的全国及主要区域年平均(1-12月)、冬季(12-2月)和夏季(6-8月)气温等级和1951-2000年我国160站的
近年来玛珥湖沉积物的研究,开辟了全球古气候变化、古环境变迁研究的新领域,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本文对田洋玛琪湖形成与钻孔岩性进行了描述,阐述了孢粉分析与年代测试的关系,研究了古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出现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的较量构成了当前国际关系的一大特点,并日益成为今后多边尤其是双边关系的一个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我国的重大利益和长远发展,在战略上有全局性的影响。本文对当前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初步
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三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本文介绍了关于LULUCF的谈判结果,分析了LULUCF活动对附件-国家履行《议定书》的作用,讨论了利用吸收汇存在的几个问题。
本文介绍了围绕京都议定书履约谈判的基本态势,分析了要考虑的政策因素,讨论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述了CDM的政治风险问题,探讨了CDM项目和CDM市场的关系,提出了基准线的确定方法。
1999年8月,作者受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委派,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一工作组秘书处(Technical Support Unit)工作(该秘书处办公室设在英国气象局哈得莱气候预测研究中心),历时两年。通过这两年的工作经历,笔者基本掌握了IPCC活动的工作原则和主要程序,全面了解了IPCC报告的最
近50年,特别是近20年来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异常和变暖趋势使气候变化成了举世瞩目的话题。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建立了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本文无意全面评述IPCC的报告,而是要实事求是地说明,哪些是我们确信无疑的,哪些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