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构建超薄稳定致密复合膜材料的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巴胺能够自发聚合并牢固地黏合在支撑层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造出由超薄活性层和多孔支撑层构成的多级结构.这种方法开创了一种新的制备超薄、稳定、高效的复合材料(包括复合膜)的途径.本研究在温和条件下,将多孔支撑层浸泡到多巴胺的水溶液中制备复合膜材料.多巴胺和支撑层之间牢固的黏合力是由于大量的π-π键和氢键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通过XPS进行分析活性层(即聚多巴胺层)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多巴胺在支撑层表面发生了自聚合,形成了聚多巴胺.水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经涂覆多巴胺的支撑层表面的接触角较未涂覆的显著降低.台阶仪测量结果表明,聚多巴胺层的厚度随着涂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一层极薄(<100nm)的活性层均匀涂覆在了多孔支撑层上.慢正电子寿命谱仪(PAS)用来探测膜的自由体积特性,结果表明经过两次涂覆,膜的活性层变得更厚、更密实.另外,多巴胺溶液的pH值和浓度对于膜的自由体积分数也有显著的影响.制备的复合膜用于渗透蒸发脱硫,表现出优良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这种简便、通用和高效的方法为超薄复合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分别将丙烯腈与5~25mol%的丙烯酸甲酯(MA),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AN/MA共聚物、AN/VAc共聚物和AN/AM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DTG)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单体均可以与丙烯腈进行水相沉淀共聚,所得三种共聚物中PAN/MA的熔点较其他两种共聚物低,MA含量为15mol%时可以降
分别采用红外谱图、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壳聚糖(CH)与羧甲基纤维素(CMC)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和液晶性能.共混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其红外谱图中出现所有单独聚合物的特征峰.随着组成比例的不同,特征峰的强度发生变化.共混物x-射线谱图中只有宽的弥散峰出现,CH和CMC的特征峰几乎消失,表明共混物之间有一定的相容性.CH-CMC共混膜表面及断面结构均匀,组分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有良好的
本文采用酰化反应将液晶单体己二酸胆甾醇单酯的羧基进一步与邻苯二甲酰化壳寡糖接枝聚己内酯(PHCSO-g-PCL)的羟基反应制备了新型的胆甾醇液晶单体支化的壳寡糖接枝聚己内酯生物材料(PHCSO-g-PCL-g-Chol*).通过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液晶单体己二酸胆甾醇单酯的液晶性能,表现为胆甾型液晶,同时可观察到该生物材料的部分熔融行为.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
单晶叶片是航空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数值模拟技术已被用来优化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的制备工艺、获得优质的叶片.针对单晶叶片的定向凝固过程,本文建立了单晶炉内的复杂传热的数学模型、单晶组织形成与演变的数学模型,并对叶片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定向凝固过程进行了宏/微观耦合模拟.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数学模型与数值算法,设计了单晶叶片试件,并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定向凝固实验.对7.0mm/min抽拉速度时的叶片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是一种新的光谱分析技术,与传统的药物多晶型分析方法相比,由于其特殊的波谱位置使其能检测到大部分药物晶体的分子振动,并且太赫兹辐射能量低,检测过程不会破坏药物的晶型,因此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简述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发展与特点,具体分析了该技术在药物多晶型的定性定量分析、晶体结构预测以及过程在线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阐述了我国太赫兹时
针对含油废水污染这一世界性环保问题,本研究分别采用共混法以及膜材料接枝的方法对疏水性PES与亲水性CA超滤膜进行改性.通过SEM表征膜的断面结构,以油水乳化液为模拟体系,系统考查了改性超滤膜抗污染性能以及油水分离性能.
本文从反应原料选择和最佳生产工艺的确定两方面对合成桃醛进行研究.在原料选择上,以桃醛收率、产品质量以及效益分析三方面因素,对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为原料的工艺路线进行比较,选择了反应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丙烯酸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在合成原料确定后,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滴加速度、组分摩尔比等因素对桃醛收率和杂质含量的影响,最后通过均匀设计得到工艺中三个关键因素的操作条件,确定了以正辛醇和丙烯酸
本文研究了介孔沸石在芳烃烷基转移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与常规沸石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介孔沸石的烷基转移能力优于常规沸石,并且产物二甲苯选择性得到提高.
由于二氧化碳热力学上的稳定性及动力学上的惰性,因此,有效地进行化学转化与利用关键在于利用金属络合物、活性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的活化.研究二氧化碳与金属络合物、活性催化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活化机理以及催化剂的结构、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碳的活化、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发展二氧化碳的功能化转化的化学方法学.基于二氧化碳与催化剂的弱相互作用以及催化活化原理,单组分双功能或双组分双功能的高效
气体水合物是由小分子气体和水形成的一种冰状的笼型晶体化合物,近年来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分别对气体水合物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气体水合物的结构表征以及可以形成笼型化合物的物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气体水合物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