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积极吸收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是发达国家环境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之一。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虽然有规定“公众参与”的制度,但是具有明显的原则性强、操作性弱的缺陷。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市场经济下,我们应当适时对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公众参与”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进而从经济激励、环境立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制度。
【机 构】
: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西南大学法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吸收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是发达国家环境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之一。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虽然有规定“公众参与”的制度,但是具有明显的原则性强、操作性弱的缺陷。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市场经济下,我们应当适时对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公众参与”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进而从经济激励、环境立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制度。
其他文献
由于赌博刺激人们的侥幸和投机心理,增加社会财富不应有的消耗,而且极易诱发其他犯罪,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此,我国一直都将赌博作为法律打击的重点。尤其是近些年来,赌博的形式五花八门、涉赌金额极其巨大、参赌人数不断攀升,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应赌博犯罪惩治实践的需要,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第18条对现行刑法关于赌博罪的规定进行了修正。这次修
刑法第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在1997年,立法者对金融犯罪的特殊性尚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多是套用传统诈骗罪的思维而忽视了集资欺诈的特殊性,《刑法修正案(六)》也没有加以改正。本文就修改本罪罪状的预想进行探讨,并对本罪罪名完善:骗取集资款罪进行讨论,提出应删除“诈骗方法”,扩张本罪的行为方式。
洗钱犯罪是国际共同关注的刑事犯罪之一。中国在洗钱罪上的立法规定目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面对从国内化走向国际化的洗钱犯罪趋势,本文拟以美国洗钱犯罪立法进程与内容为蓝本,对中国洗钱犯罪立法空间做一简要分析。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刑法修正案(六)》有关金融犯罪修正进行解读:一、金融犯罪的概念与立法现状。二、《刑法修正案(六)》中有关银行业犯罪的解读。三、《刑法修正案(六)》中有关证券业犯罪的解读。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由此带来的优胜劣汰现象需要有序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破产制度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囿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渐进性和法律的滞后性,破产制度的构建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法利益的驱动下,债务人利用破产程序实施利益的转移,欺诈破产的行为屡见不鲜,债权人和第三人的利益被公然吞噬,市场经济的诚信理念被肆意践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一、立法价值分析
当今中国正处在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法作为社会关系的载体和调整器,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刑法亦如此,当下刑法可称为“变动中的刑法”。变动中的刑法是指“刑法以国家的名义明文规定了人实施何种行为才构成何种程度的恶的法律,没有这种刑法就没有犯罪,没有刑法就没有刑罚。刑法是在法中公开承认对违法者要处以死刑、徒刑、罚金等,并以国家名义剥夺个人重大利益的法律”。因此,修正刑法,即作为具有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废止了死刑,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在刑法典以及特别法中仍规定可以对17种犯罪适用死刑。自2000年开始,伴随日本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日本第一审宣告死刑的人数也呈上升的趋势。根据2004年日本内阁一项与死刑有关的民意调查显示,死刑保留论是民意的主流。而在日本学术界,死刑废止论却始终居主导地位。有鉴于此,日本的司法界在死刑的选适用问题上,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态度。
当前,对死刑限制和废除讨论的重点已从立法转向司法,如同在立法上限制死刑一样,从司法的角度限制死刑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对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在两年考验期间内因再次犯罪而导致的死刑立即执行进行司法限制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因再次犯罪由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数量较少,对其进行司法限制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从限制和废除死刑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研究也是极其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可能的每个方面将死刑的数量
厘清单位犯罪主体的诸多问题,首先要明确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学界有观点认为,单位犯罪主体应具备合法性、组织性、独立性、完全性的条件。但这一观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混淆了单位与单位犯罪主体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是将单位犯罪等同为法人犯罪,然后用民法上法人的成立条件来说明刑法上单位成立的条件。本文分三部分进行探讨:一、单位犯罪主体成立的条件;二、单位犯罪主体的结构分析;三、单位犯罪主体的相关问题。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落实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之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责任的具体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论基础。生产者承担的延伸责任,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将生产者的延伸责任转化为生产者的法定义务,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际上乃企业社会责任法运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