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了解沈阳地区大雾发生规律及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进而更好地开展大雾预报,利用沈阳市1951 2011年大雾资料,分析了沈阳市大雾气候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沈阳雾日年总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但不同阶段存在差异.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雾日年总量维持较高水平,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后期雾日年总量明显减少,在此之前雾日呈快速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雾日年总量突然增高,之后缓慢减少,此阶段减少趋势有所放缓;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了1次明显气候突变,突变前后年雾日减少趋势加剧,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减少趋势达到显著水平,直至2011年该趋势持续显著;沈阳雾日有明显年变化特征,8月—次年的1月雾日均维持较高水平,2-6月较少,其中9月雾日最多,6月雾日最少,从季节变化情况看,秋季和冬季雾日出现次数较多,而春夏季出现次数相对较少;02-08时出现的雾最多,其次为20-02时,这2个时段雾在全年均有出现,08-14时、14-20时的大雾在5-9月基本末出现过,从10月开始略有增加,而11月—次年1月相对出现较多;大雾持续时间平均值全年差异不大,均不超过5h.大雾持续时间最大值全年有所差异.其中,8月、9月、12月有超过10 h大雾出现,其他月份持续时间最大值在7~10 h之间,这种持续时间长的大雾天气对交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更大;沈阳大雾持续时间最长可达21 h,但近60年仅出现1次,而发生频率最大的持续时间为1~2 h,共出现129次.绝大多数大雾出现时间在6h以内;风对雾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风速过大使得大气中的湍流加强,不利于雾的生成,风速过小则不能把大气低层的水汽输送到空中,形成一定厚度的雾,适当的风速,既有利于向空中输送水汽,又不至于使垂直交换强烈,从而利于雾的产生.微风(1~3 m/s)对雾的形成最有利,风速往1.0~2.5 m/s时,大雾出现概率较高,出现概率达到81引%;雾作为近地层的水汽凝结现象,必然跟湿度存在一定关系.相对湿度是反映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在有利条件下形成雾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空气越干燥,形成雾的可能性也就越小.雾出现跟相对湿度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出现雾的概率最高,出现概率达到81%,其中相对湿度70%和80%时出现率最高,相对湿度75%和90%次之,相对湿度低于60%基本无大雾出现.相对湿度大于95%时出现大雾次数也较少.相对湿度100%时出雾次数反倒不多,这可能是因为沈阳地区相对较干燥,出现相对湿度100%天气的概率本身就不高,加之雾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对湿度100%时其他条件不匹配,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气温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地层辐射冷却的程度,考虑到一天中发生雾最多的时段在02-08时,该时段正是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时刻.因此,本研究针对日最低气温进行分析.日最低气温在-8℃时出现雾的几率最大,其次是-12℃和-4℃,当日最低气温低于-18℃或在0℃以上时,几乎很少有雾出现.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气温都不利于雾的出现;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凌晨,大雾的出现跟低云量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低云量低于50%时,大雾出现次数较多,其中低云量为30%时出现雾日最多,无云量的时候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