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国外的3个港口的补给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检测分析,指出随舰防疫军医要配备检测设备和消毒剂,在码头补给现场要及时抽检上舰水,并留样以备后查,平时要定期进行检测,定期进行消毒,以便维护官兵的身体健康。
【机 构】
:
101113 北京,海军卫生防疫队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九届航海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国外的3个港口的补给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检测分析,指出随舰防疫军医要配备检测设备和消毒剂,在码头补给现场要及时抽检上舰水,并留样以备后查,平时要定期进行检测,定期进行消毒,以便维护官兵的身体健康。
其他文献
医院船的职能是专门从事海(水)上急危重伤员的医疗救治和专科手术处理的海上流动医院,其机动性大,是现代海战的主要卫勤机动力量,它具有成套的医疗设备器材、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技人员。多年来实践证明,在海战中对伤员的早期救治、快速后送,对提高治愈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本文探讨常规海战条件下医院船执行一次任务时所需要的常规液体及营养液的配置、使用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医院船在海上医疗救治中的作用。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本身功率容量和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大,电网及其周围的电磁环境遭受的污染(包括谐波干扰)也日益严重,电磁干扰不仅降低设备的整体效率,还会严重危及医护、病员的健康和生命,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在和潜在的电磁干扰所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设备的使用性能,确保圆满完成遂行保障任务,是当前亟待研究探索和解决的现实性课题。本文介绍了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的方式、类型及其影响;复杂电
海上医疗救护是院前急救的一项新课题,如何使患者得到像陆上一样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正成为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海上院前救护的难点,给出了海上院前救护的关键要点:加强训练,确保院前急救质量;加强联络,健全急救医疗网络;加强分诊,完善对症治疗措施;加强后送,实施快速安全转运。
为全面掌握海上作战卫勤保障需求,迅速提高救护艇医疗队海上卫勤综合保障能力,我院救护艇医疗队跨战区机动,到达配属海域,登上医疗救护艇进行海上对接训练。本文指出在海上对接训练中,应找出医疗队平时训练差距,为针对性训练提供依据,进一步掌握救生艇基本状况。最后针对海上对接训练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关策略。
护航编队在执行护航任务期间,遇有突发重大伤病员需要后送时,编指按照海军制定的《海军护航编队国外综合保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协调伤病员后送。但在实施后送任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本文指出实施后送任务时需要在信息通报制度、病员收治准备、后送程序简化三方面进行完善,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伤亡率高,伤情复杂,伤员救护压力巨大,这给海上救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首先在时间上要坚持“以救为主,边救边送”;在装备上要以“定向保障为主、机动调配为辅”;在基础设施上要实行军民联合的保障模式;在指挥协调上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指挥体系,努力缩短伤员的救治时间,提高海上伤员救护能力。笔者从现代战争特点及当前卫勤保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4个方面探索了战时海上伤员的救护与后送的基本工作思路。
海上医疗救护与后送,是在海上突发事件条件下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实施分级救治与后送的活动,包括伤病员海上战位抢救,通过舰艇救护所、救护艇、医院船、码头救护所及以后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与后送,是在海上突发事件条件下卫勤保障最艰巨的工作。本文探讨了海上大批伤员的救护与后送模式,以期提高伤员的救治率,提高海上作战能力。
伤员在医疗中后送,在后送中医疗,有组织、有规律地在医疗后送链上流动,最终到达确定性救治机构,即形成“伤员流”。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随着精确制导、激光、微波、次声等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卫生减员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出伤员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和伤亡机制的复杂性。正确把握伤员流特征和规律,对战时实施精确、高效卫勤保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照明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之一。光度的测量与照明质量的评价在维持舱室内照明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研制了一种集测量、自动评价和报警于一体的智能型的室内照明质量监测设备,介绍了仪器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及计算方法。
本文就长远航执行不同任务的直升机飞行人员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总结,目的是为制定长远航驻舰航空卫生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