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国有资产,其经营性质为公益性。上海市传统的公共体育类型多样,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赛车场等等。经过历年的发展,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不仅在类型上更加多元化,在场馆功能方面也不再仅局限于举办体育赛事,也用于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大型晚会、演唱会以及相关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对长期从事体育产业及公共体育场馆方面研究专家进行访谈得出,当前上海市乃至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通病就是盈利难。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其公益性要远超于商业性,正是由于公益性的限制,使公共体育场馆的利润单薄,并且投入的资本回收时间难以估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大型体育场馆两权分离,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运营机制的战略部署。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的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权利的运用效率。两权分离是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所拥有的投入资产权,运作权则表现为管理者对于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进行经营管理。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并非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的任务。我们可以将两权分离看作是一种所有制理论。其由两个核心构成,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经济关系的体系。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各项权能可归结为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既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两权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生产。其次,企业承包、租赁后使得经营权的机制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双方利益明确,生产经营权以及少量的资产经营权转移到了个人的手中。总体来说,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当下政府部门所提倡的。在两权分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吸纳民营资本的进驻,与政府部门共同承担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责任及其所带来的风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PPP模式进行研究。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模式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对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改革研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PPP从广义上可理解为政府与社会资本,也就是我们所说与民营企业及民间资本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在公共基础设施中,极为普遍,应用甚广的项目运作模式。狭义的PPP模式则更强调合作过程中项目的资金价值原则以及风险分担机制。PPP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及民间资本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和建设。PPP模式应用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使之逐渐地转向民营化,进一步实现两权分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PPP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与目前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及其运营管理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就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而言,想要应用PPP模式,还需多加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上海政府要加强对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宏观调控,在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政府部门要明确认识到公共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及其从中发挥的作用。寻求并采取更加科学、适合的运营模式,加强对上海公共体育场馆的行业管理并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二是促进公共体育场馆与社区间的合作,实现双赢。在公共体育场馆PPP模式的应用上,政府的着力点应逐渐转向社区,通过与社区的联合,进一步增加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三是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及条例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风险监控。上海市政府应与上海体育局进行研究讨论后,尽早的制定并颁布《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条例》以及其他辅助性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条例的制定,使上海公共体育场馆中的日常运营活动的管理都能做到有理可循,让上海公共体育场馆在更加良好和健康的环境中发展。四是注重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吸纳与培养。目前上海市公共体育市场需要大批运营管理的人才,既熟悉上海公共体育场馆、体育产业的情况,同时又掌握现代运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对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协调。能够通过运营管理活动来支持和完成公共体育场馆的总体战略目标,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