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山地城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基于土地、人口、空间的三维视角系统分析了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结合云南省的地方实践与做法对山地城镇建设进行介绍,借此为进一步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地推进山地城镇建设提供地方实践参考.相对丰富的前提下的一种实践和探索。山地城镇化不是全域范围的山地城镇建设行政命令,也不是为建山地城镇而大规模利用山地的破坏式开发,而是因地制宜地结合并基于现有城镇发展格局、城镇建设用
【机 构】
:
云南省设计院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地城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基于土地、人口、空间的三维视角系统分析了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结合云南省的地方实践与做法对山地城镇建设进行介绍,借此为进一步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地推进山地城镇建设提供地方实践参考.相对丰富的前提下的一种实践和探索。山地城镇化不是全域范围的山地城镇建设行政命令,也不是为建山地城镇而大规模利用山地的破坏式开发,而是因地制宜地结合并基于现有城镇发展格局、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需求、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等方面的一种补充、拓展和优化,在保持山区生态环境可允许、可接纳、可保护的前提之下,创新利用现有用地资源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的加强,劳动力输出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赣州全南县龙源坝镇返乡创业推动针织产业集群发展现象的剖析,认为: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这一群体资源,争取并扶持他们返乡创业,是边缘小城镇实现产业突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返乡创业人群建立的产业集群不是孤岛式的发展,而是与产业的策源地建立和保持着“前店后厂”
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最高水位由原来的66米上升至175米,对库区城镇的滨水空间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在短暂的几年内,库区城市实现了百万移民的搬迁,迎来了城市滨水空间形态的巨变,城市滨水空间建设面临着水位变化后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目前,库区滨水空间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受到水位提升的挤压,失去原有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库岸硬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滨水文化的淡化,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设计层面梳理滨水空间,建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城乡规划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就业是联系二者最主要的指标.一般希望城镇化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过程,但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的能力却趋于下降,而且经济的周期性对就业增长波动的影响也在增强.健康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和就业增速下降、周期波动之间的矛盾,还较少得到研究的关注.本文将从就业增长趋势和周期波动的角度,探讨我国1978年以来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就业特征以及未来面临的主要压力,并
本文从分析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及其建库要点入手,通过对城市设计实施管理与图书馆建库及管理的比较,阐述了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管理初衷、管理要素特征及其机构设置,结合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特点,提出了以图书馆建库理论为基础的促进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管理效率的新思路,即建立城市设计项目库的概念,并通过对图书馆建库理论的演绎,阐述了建立城市设计项目库的构成要素、建构原则及建构方法.
本文通过对“天津未来科技城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及建筑集群设计”的过程回顾,突显了城市设计导则在指引建筑设计和规划实施两个阶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弥补了建筑与规划之间的空白,为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云南省省情为基础,对云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在人口城镇化建设的视角下,应准确把握城乡居民的梯级流向,有效提升农民进城的吸引半径,提高人才培养和引智借力水平;在土地城镇化建设的视角下,应稳妥推进山地城镇建设、高端营建山水田园城市和科学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在空间城镇化建设的视角下,应对区域空间、
城市面向区域成为一种必然,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成为区域空间拓展的核心趋势,平级组合型城市群作为新一轮区域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单元,也是城市走向区域的一种路径.平级城市之间加强合作肯定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格局,道理管理者们似乎都懂,但城市之间真正的合作却受“竞争语境”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处在困难阶段,带给平级组合型城市群规划难以实施的特点.理想化的全面一体化规划策略,往往成为平级城市之间的“一
本研究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视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空间绩效评价方法,这一方法的目的是评价规划实施对规划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机制的基础上,笔者以空间集聚度和空间根植性为主要因子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空间绩效进行评价,并以上海市某社区的为例,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实证.
在国家日照标准缺位的形势下,各地方包括省域和市域层面日照标准不断制定、出台、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社会与城市建设的日照矛盾,但具体做法更多的是通过立法的形势化解争端,并没有从对话角度去满足与维护多元主体的需求,实现人文关怀与抛弃利益与权力的和谐社会.本文主要是对《湖北省建筑日照分析技术规范》编制理念的剖析,从规范制定依据、关注对象、控制力度、约束范围、论证模式等5个方面分享多元对话的规范
对常州市万福路—常澄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实施后评价,通过对其建设效果、政策效应和实施影响因素的评价,剖析常州现状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常州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