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逐渐从单体建筑的层面扩展到街区环境的层面.本文依据对青岛市黄岛路历史街区的实地测绘数据,通过对街道空间、院落空间和过渡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尺度上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该街区空间尺度上的特征,并依据对该实例的分析,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程中在空间尺度方面应遵循的策略.
【出 处】
:
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国际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逐渐从单体建筑的层面扩展到街区环境的层面.本文依据对青岛市黄岛路历史街区的实地测绘数据,通过对街道空间、院落空间和过渡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尺度上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该街区空间尺度上的特征,并依据对该实例的分析,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程中在空间尺度方面应遵循的策略.
其他文献
山地城市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山地建筑设计是山地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和民族传统进行景观视野下的现代阐释,探索保护自然环境肌理、传承民族文化的山地建筑形态,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共生.以云南省贡山新县城概念性规划设项目实践为研究基础,基于云南省贡山新县城"山—城—人"的关系协调性,从山地建筑的美学适应性角度,研究山地建筑界面、空间视线和建筑空间特色;从山地建筑的生态适应性角
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遗产监测工作快速推进.我国文化遗产监测管理框架日趋成熟,相关法律与机制逐步健全,监测工作正逐渐发挥出对于保护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起步阶段的认识误区和条件限制,在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监测项目和遗产价值脱离,难以起到实际作用的现象,还导致了过度监测.本文以对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试点的调研成果为基础,结合遗产地工作人员的采访资料进行研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建筑现状及问题,强调了保护乡土建筑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进而通过理论分析与安徽金寨徐家大院这一具体项目的案例介绍,阐述了开放武保护模式的内涵及其在功能、形式及过程中的体现.
对美国的历史街区保护的法制管理的进程、体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Oak Park为例,对其历史街区保护的进程、策略、组织、区划划分和奖励等进行详细介绍.并针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起步较晚、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剖析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美国Oak Park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经验,为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从保护内容、参与主体、保护措施和保障实施4个方面提出建议:记录街区内每一幢历史
尽管我国民间力量在城市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日渐显露,但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家长式"角色的固化,一直奉行"敝帚自珍"式的城市遗产保护方式.民间力量参与的具体路径、政府保障措施、民间监管机制等方面仍旧是空白.文章以民间力量参与济南老别墅的异地保护为契机,通过系统梳理我国民间力量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并借鉴英国和美国民间力量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出我国民间力量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相
公主岭是因近代铁路建设兴起的城市.本文从功能、空间这两方面的相互影响切入,分析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建设与公主岭近代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推动与制约关系,以期为当前公主岭城市空间的特色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遗产真实性的讨论离不开对遗产状态的分析,遗产状态的定义通常围绕两个概念展开:原状和现状.其中原状的意义比较驳杂,这也是遗产状态复杂程度的源泉和要害.时间直接关系到对遗产原状、现状和历时状态的判断,是影响建筑遗产真实性评价的关联性要素.对于判断建筑遗产应该恢复到何种适当"原状",最大限度保有真实性,可以由以遗产为中心的存在主义真实性的视点予以解读.论文是从哲学视角对遗产真实性进行探讨的初步尝试.
历史建筑保护中的"环境"概念产生于19世纪初,但自产生之日起,其外延与内涵便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环境概念是紧随国际文物古迹保护理念的变化而发展,其内容的不断拓展与完善也表明了现代建筑保护的发展过程与未来方向.从最初的"历史背景"到"文化氛围",再到具有"文化意义"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其演变过程几乎构成了一部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史的侧影.
绿色建筑在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实践与应用,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给排水工程、通风工程、采光工程、电气工程等的设计理念,可再生能源在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应用,从而使得历史风貌建筑也能成为绿色建筑的目的,并且在其他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应用.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产业发展路径为研究目标,以五大道为例,通过空间经济学基本理论视角,对该区域做了初步空间经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本的解决路径.